《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69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试题自己保留。第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答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生用2B铅笔将选项涂到答题卡上)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 每个不同学派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

2、 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体现了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以德服人 B.“仁” C.克己复礼 D.仁政3.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它反映的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4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其寓意主要体现了 ( )A.道家的“无为”思想B.法家的“变革”主张C.墨家的“节用”倡议D.儒家的“礼制”要求5.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

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时期却走向式微。这一变化 ( )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证明了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7. 黄玉顺在咏董仲舒中写道:“天人合

4、一见天志,天人感应威人主。抑人扬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是 ( )A有利于神化皇帝的权威 B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专制 D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8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9朱熹朱子语类中讲:“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 ( )A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君为臣纲、

5、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C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10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 ( ) 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 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D.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11.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变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 )A完全否定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B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C片面强调用

6、良知指导实践 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12.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13.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4.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耳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C.

7、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15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治16.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广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1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朽、反对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

8、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进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1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19. “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可知材料中的

9、“他”削弱教会权威的方式是( )A否认上帝存在B改变灵魂救赎 C揭露教皇腐败D简化宗教仪式20.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反对封建束缚 促进人性的解放A B C D21.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民权政府22由古代中国传到欧洲,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的

10、发明是 ( )A造纸术和印刷术 B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与造纸术 D火药与指南针23.某同学参加历史知识竞赛,遇到一道关于四大发明的题,难以确定,向你求助,你认为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 A.“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B.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C.活字印刷书籍出现于唐朝 D.“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24.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 )A.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B.指南针

11、、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25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固有的文化传统26.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27.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了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8.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9.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