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69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马王堆汉墓是汉文帝时期一位官员及家属的墓葬,出土了易经老子等28件帛书,其中老子有两个抄本,甲本字体接近篆体,不避汉高祖名讳。乙本字体为隶书,避汉高祖名讳,但是没有避惠帝和文帝(西汉第二、三位皇帝)名讳。甲乙本内容与现在的通行本(魏晋王弼版)有较大的区别,是现今发现的老子最早文本之一。由此判断正确的是甲本成书时间很可能早于乙本成书时间 由此可知帛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甲乙本可以作为研究老子的一手史料 由此证明老子思想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A. B. C. D. 【答案

2、】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甲本字体接近篆体,不避汉高祖名讳。乙本字体为隶书,避汉高祖名讳,但是没有避惠帝和文帝(西汉第二、三位皇帝)名讳”可知甲本成书时间是秦朝,乙本成书时间是汉代,故正确;依据“马王堆汉墓是汉文帝时期一位官员及家属的墓葬,出土了易经老子等28件帛书,其中老子有两个抄本”可知,正确;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文景时期主流思想是黄老思想,其不等同于老子思想,错误,因此选项B正确,排除选项A、C、D。2.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诸子“百家争鸣”B. 始皇帝焚书坑儒C 汉武帝独尊儒术D. 司马迁撰史

3、记【答案】C【解析】【详解】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C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排除D项。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4、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

5、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4.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

6、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阳明心学属于宋明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新发展,故错误;阳明心学不是对儒学的叛逆,而应该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朝鲜学者把阳明心学与宋明理学区别开来,是以程朱理学作为了评判的标准(即所述“正宗”),同时也看到了二者观点的不同,故选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与阳明心学比较5.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

7、原因包括( )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进步思想的理解。明清产生进步思想的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矛盾等几个方面分析。是错误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传入。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6.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海国

8、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A;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D;根据题干信息“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7.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

9、“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同时注意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B项被排除;C、D两项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8.有人说维新变法运

10、动是一场保守的变革,这体现在其理论宣传借助儒家思想 维新派只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变法并未实行君主立宪制 改革教育,设立大中小学堂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托古改制,寄希望于光绪皇帝,在变法过程中并未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体现了其保守性,因此选项A正确;改革教育,设立大中小学堂,是其进步性,不能证明其保守,错误,选项B、C、D排除。9.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918年)中说:“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下列对他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A. 试图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B. 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发展C.

11、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D. 意在全面批判封建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来看,陈独秀认为要想宣传新思想,就必须全面批判封建旧思想。故答案为D项。从“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来看,陈独秀反对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排除A项;陈独秀的观点主张宣传和发展新思想,排除B项;陈独秀认为在宣传新思想的同时必须抛弃旧思想,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排除C项。10.(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 折射出民

12、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说明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说明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说明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表述最全面,符合题意。B项中“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13、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点睛: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11. 近代

14、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是对学习内容的表述,属于表现,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原因;学习西方先后出现三个层次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变革先后出现不同的需要,B项正确;政府的推行力度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中国的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与“器物”和“制度”层次无关,D项错误。

15、【考点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历程12.下列中国近现代思想主张,按照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应该是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我们必须颠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既款之后,则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主张仿效日本变法,这是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主张推翻清政府,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代表无产阶级的主张,应当是在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而出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当是,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近代中国主要阶级的代表思想。13.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