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55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王安石变法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在引言中还列举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三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在学习建议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的那些学习方法以外,更重在强调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己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避免孤立片面地来学习和认识历史。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刚入学时我曾经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

2、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同学写到由于中考开卷考试,因此初中时学习历史只是兴之所致,几乎没有形成什么总体的框架,即使有印象也是残留的片段。这就对高中阶段基于专题模式的教学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不过,通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尽管如此,如何在按专题编写难度颇大的教材和基础知识缺乏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参考教案A课程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B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北宋中期社会

3、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分析图例、问题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的内容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问题探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导言,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

4、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讲授新课】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的中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预习思考: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资料回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

5、.(一)阶级矛盾激化1、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1)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2)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3)与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加重人民负担(4)灾害频繁2、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6、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合作探究】1: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

7、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二)民族矛盾激化 1、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2、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合作探究】2:阅读p47资料回放,该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西夏、辽威胁宋,战争连年;赋役、徭役繁重;官吏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反抗不断(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实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预习思考:(1)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局面的形成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重要背景之一。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8、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2)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积弱: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2、空前强化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澶渊之盟对宋代皇帝而言,权力集中的深层含义是确保自己的

9、统治,因此,为了保住一己私利,不惜牺牲一切,包括国家利益,因此,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常常表现得患得患失,非常软弱。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兵20万直趋黄河北岸的澶州,威胁宋都城开封。动摇的宋真宗在主战派拥戴下勉强到达澶州,宋军士气高涨。辽在澶州初战不利,加上长驱深入有后顾之忧,辽萧太后乃有退兵之意。双方于当年十二月约定:(一)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辽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三)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由于澶州古称澶渊郡,故称此和议为“澶渊之盟”。(2)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10、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 (P48历史纵横)北宋农民负担沉重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合作探究】3: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何利弊?(1)利使中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弊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

11、财政开支巨大;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预习思考:(1)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3)从新政的背景到实施、失败对当今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启示?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2、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3、措施:(1)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考核政绩,淘汰老弱病愚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2)严格恩荫制度;阅读【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

12、度产生了什么影响?解题关键:恩荫制度的含义,宋朝冗官出现的重要原因。思路引领:直接影响:冗官;间接影响:政治、经济诸方面。答案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3)改革贡举制;(4)慎选地方官吏;(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中心措施:整顿吏治4、结果:夭折【合作探究】4: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农民无获明显好处5、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合作探究】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与本章的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范仲淹忧的是北宋政府面临的社会危机,忧的是改革的失败,他的忧虑正是王安石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要性,也预示了王安石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性。【本课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