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49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1如图是2009年7月15日,“寻访希望工程20周年”启动仪式上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正式发布的“希望工程20年”形象标识。这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 扫盲工程B 普及义务教育C 加强中等教育D 发展高等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 2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 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 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 受美苏争霸形势

2、的影响【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分析,由于这一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敌视,中苏建交及友好关系发展,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苏为师”,在高校教学体系、内容上受到苏联明显的影响,排斥了美式制度,表明了新的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故B项正确;A项是在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随着“一五”计划逐步完成而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形势凸显于50年代中期后,故D项错误。3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

3、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A 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B 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C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D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答案】A 4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A 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B 政府政策的导向C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 形势的变化【答案】C【解析】1952年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所以出于与苏联交流的需要,我国教育内容有与俄语相关的科目,1984年,我国已经不再采取“一边倒”的方针,而

4、且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对外交往的国家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而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门语言,所以我们把英语作为教育教学的必备科目,故选C;A不符合“根本上取决于”,故排除;题干本身体现的是政策导向,题目问的是这一政策导向的根本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形势的变化过于宽泛,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D。 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这说明高等教育:A 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 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 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 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

5、才【答案】A 6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A “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B “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 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答案】B【解析】“双百方针”指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反映了1958年我国教育领域的盲目冒进,说明“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

6、领域,故B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高等教育与其它领域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故D错误。故选B。7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年代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1949年34万2400万5219127万205117万2003年4913万125亿1009万911513万1911117505万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11工程”“985工程”等措施的推动国家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法的实施A B C D 【答案】C 81951年11月,政务院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将为革命干部、工人、

7、农民开设的工农速成中学纳入正规学校系统。该决定A 借鉴苏联经验发展人民教育B 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C 将极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D 脱离中国国情制约了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革命干部、工人、农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社会发展直接发挥作用的群体,所以他们接受教育的工农速成中学被纳入正规学校系统意味着国家在通过这一举措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故选B;这并没有借鉴苏联经验,故排除A;这仅仅涉及到了革命干部、工人、农民这三种人,不能代表整个国民体系,故C以偏概全了,所以排除C;这一举措是符合国情的,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

8、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A 袁隆平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B 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C 中国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D 中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 10文革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八部“样板戏”。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

9、,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红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A 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B 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C 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D 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答案】C【解析】【详解】文革时期主要搞阶级斗争,全国规定艺术作品是八部“样板戏”,体现出喜剧受到文革阶级斗争的影响,故C项正确;样板戏属于规定剧种,并不是说样板戏呈现出虚假的繁荣,故A项错误;样板戏并不是促使文艺创作的低迷,故B项错误;样板戏体现出历史和红色经典,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0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l9501965

10、年,高考历史命题基本上以知识识记为主,题目较为简单,题型相对单一。19661976年,高考历史命题中断,影封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主要是推荐“根红苗正,出身好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1990年代初,历史命题曾经再度考察知识的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1990年代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察。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的辩证思雄,时空观念,史料实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唯物史观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

11、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请依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解读。(说明: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特点,就某一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就不同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1:观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命题再度考察知识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以识记为主,反映出高考命题尚未走出徘徊,“两个凡是”“左”倾错误还在继续。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虽然这一时期恢复双百方针,思想解放,科教发展,但是历史高考命题依然没有太大的变

12、化。论述:“文革”结束不久,“左”倾意识、阶级斗争思维仍然较浓。国际上冷战、两极对峙、意识形态冲突,高考命题注重革命史。“文革”中对教育破坏严重,教学方式落后,此阶段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师资匮乏,教学资源不足。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历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考历史命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小结:恢复高考,统一命题,注重人才的选拔,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但是历史命题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还要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科学命题,要既重视基础,也要注重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示例2:观点:1990年代,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考察。这是改革开放深入、进一步融入世界的结果。论述:改革开放

13、进入新阶段,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科技教育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高考注重文明演进及国内外热点问题。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对人才要求提高。高考历史命越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也从港澳台的历史命题中得到一些启发。比较注重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关注史料教学与研究,重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由史证。小结: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化。也是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反映,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示例3:观点: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

14、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与国家崛起的需求。论述:21世纪以来,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激烈。高考历史命题突出学科特点,贴近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富有时代感与生活气息。一纲多本,开放兼容。公平公正,考察能力与素养,难度与技术不断提高。历史考试中大胆命制研究性学习,探究性测试和开放性试题。历史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课题也被引入高考命题中。小结:学科能力与素养要求顺应了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趋势,也与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相适应,反映了全球化、多极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突出历史学科特征(解释与史料,时空概念)注重唯物史观与人类文明演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高考历史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难度加大。【解析】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