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481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其后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A改收粮食税B农业集体化 C余粮收集制D大规模垦荒2.1933 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 制定战时共产主义

2、政策 B. 制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五年计划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3.苏联的钢铁产量在1938年则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产钢国。但当时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是:美国为314,德国为127,英国为107,苏联则为90。这反映出()A. 苏联新经济政策成果显著 B. 美德等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C. 苏联经济模式结构畸形 D. 德国工业生产开始超过英国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

3、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5.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向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分别代表的应是()A.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B.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C. 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

4、界银行D. 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6.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纷纷建立。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缩小B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C 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 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同时加强8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才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5、,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B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C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9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10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1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

6、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1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1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

7、术14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A以民为本 B天人感应 C忠孝节义 D安土重迁1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6.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7王安石提出“形者

8、,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8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19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2

9、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2下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

10、.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A技艺先进 B体系完整 C实用性强 D注重实验2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11、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25“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这说明戏曲A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剧本多源于历史典故C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50分)26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12、。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会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三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消磨于场屋之中;而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

13、,将不成将。”顾炎武日知录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8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12分)(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当时禁锢人才的因素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4分)2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6分)(2) 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