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48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1、 单选题(40小题,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2“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奖励耕战与民休息 B厉行赏罚崇尚法治C仁者

2、爱人尊君爱民 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3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D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

3、政思想5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后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 B.儒家思想的自我调整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7王阳明在其著作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

4、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C.忽视了人的主观感受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8李贽说,宇宙间有阴阳二气,男女二命,无法统一于“理”或者“太极”。他进一步反问,一统宇宙的“理”或者“太极”存在于哪里呢?指向的事物真实存在吗?由此可知李贽A.极力反对道家学派太极之说 B.主张高度强化儒家纲常伦理C.从哲学的高度否定宋明理学 D.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9顾炎武说:“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体现了明

5、清之际的思想家具有A.勇于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B.批判理学虚伪的革新精神C.揭露封建专制的无畏精神 D.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意识10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A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D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11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认识论 B实际提倡运用人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肯定人性,反对基督教神学12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

6、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A强调道德和知识的有机结合 B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13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A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 B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C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 D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14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

7、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C.影响了西方议会制度的建立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15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种现象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 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16“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写就。全书中出现了400多个人物,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充满人文主义精神。”这本巨著A.树立了历史演

8、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楷模B.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和乡绅的生活和心理C.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D.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弱的必然历史命运17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文人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 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18牛顿力学使人们相信,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只是一个遵循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

9、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这使人们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寻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这说明A牛顿力学摧毁了宗教神学的信仰观念B牛顿力学计算出自然宇宙的运行法则C牛顿力学推演出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D牛顿力学提供了认识社会的科学精神19科学的旅程介绍某一理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这一理论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 D.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201862年,马克思在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

10、后说到,“重新阅读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得到了英国社会的认可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进化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区别2118世纪60年代,瓦特将蒸汽机的动力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连续的均匀的直线运动,改进之后的蒸汽机可以连续不断的驱动其他机器的工作。这一成就A.推动了工业摆脱自然条件限制B.使人类摆脱之前的乏动力状态C.颠覆了人类与自然条件的关系D.实现了资本主义的跨越式变革22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

11、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C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D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23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鄙视的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这说明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 B.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C.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 D.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2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

12、循序渐进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25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这反映出A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 B新史学标志着近代社会思想的解放C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D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26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

13、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27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中国的政治、经济有别于西欧 B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的现实需要C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 D十月革命否定了剩余价值学说28.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又赞扬太平天国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纲领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C二者革命前途上的一致性 D二者革命立场上的一致性291924年,孙中山陆续提出一系列主张:“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主张推翻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属于弱小民族C.以平等原则处理国内民族关系D.反对列强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3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的战略,第一步使之变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