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648640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第一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二期)本期通报内容:警惕感冒通(片剂)的出血性不良反应龙胆泻肝丸与肾损害阿司咪唑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酮康唑与肝损害安乃近的严重不良反应甲紫溶液的安全性问题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噻氯匹啶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氯氮平与粒细胞减少症警惕感冒通(片剂)的出血性不良反应感冒通主要成分为双氯酚酸(15mg),人工牛黄(15mg)及氯苯那敏(2.5mg)。本品多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关于使用感冒通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血尿、过敏反

2、应等,其中血尿219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死亡2例。典型病例如下:一男性患儿,5岁,因发热、流涕2天口服感冒通片,日3次,每次1片,服药第二天出现肉眼血尿,停服感冒通,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5碳酸氢钠40毫升静脉点滴,2血尿消失。一男性患儿,5岁,因轻咳、流涕服感冒通1片,6小时后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瘀点及瘀斑,次日再服一片,全身呈大片鲜红色瘀斑,伴有鼻衄,胃区隐痛,不适,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2次,约150毫升,小便色深如浓茶,血尿,蛋白(+),红细胞(+),大便常规:柏油样,潜血强阳性,入院后,停用感冒通,经输血、地塞米松、维生素、青霉素等治疗,痊愈出院。现有资料提示

3、感冒通可能引起血尿。鉴于此,建议感冒通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下降者、有出血倾向及对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组胺药过敏的患者尤应谨慎。龙胆泻肝丸与肾损害龙胆泻肝丸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关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长期使用龙胆泻肝丸引起肾损害的病例报告12例。典型病例如下:一女性患者,48岁,因卵巢囊肿从xx年6月开始间断服用龙胆泻肝丸6g,每日三次,共服约20盒。xx年1月5日患者出现双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自觉乏力,夜尿增多,继

4、之出现蛋白尿。入院检查:血压200/100mmhg;尿蛋白75mg/d1,尿糖100mg/d1;cr392.60mol/l,bun18.20mmol/l,hco3-18.60mmol/l,24hccr24m1/min;尿浓缩功能:6am1.0188am1.01610am1.016。b超显示:双肾体积偏小,弥漫性病变。临床诊断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经治疗23,患者病情平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深入研究,发现马兜铃酸有明显的肾脏毒性,龙胆泻肝丸处方中含有关木通,考虑龙胆泻肝丸引起的肾损害可能与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有关。建议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

5、量、长疗程服用。肾功能不好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使用应谨慎,治疗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监测。阿司咪唑(片剂)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咪唑是一种长效、无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阿司咪唑的可疑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为主,其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7例,心律失常5例,心律失常的患者中4例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病例如下:一女性患者,15岁,口服阿司咪唑10mgd,连用10个月,引起晕厥反复发作,持续3d;接着发生虚脱、伴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i级房室传导阻滞,随后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一女性患者,55岁,因慢性湿疹近2个月连续服用阿司咪唑10mg/d

6、,10天来反复发生晕厥4次。体检:四肢满布红色丘疹,心率82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电图示室早二联律,尖端扭转型室速。据有关研究显示阿司咪唑有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禁忌与酮康唑、依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醋竹桃霉素、美贝地尔、或奎宁共同使用;与氟康唑、咪康唑、甲硝唑、氟西汀、氟伏沙明、萘法唑酮、帕罗西汀、舍曲林、雷通那韦(ratonavir)、茚地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nefinavir)、折通那韦(zeleuton)、西柚汁、其他cyp3a4强抑制剂共同使用时应谨慎。此外,肝功能严重异常、qt间期延长或服用延长qt间期药物、电解质异常及使用导致电解质异常利尿

7、药的病人应避免使用。酮康唑(片剂)与肝损害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关于使用酮康唑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肝损害和过敏性疾病,其中肝损害34例,死亡6例。酮康唑引起的肝损害主要为原发性肝细胞损害。典型病例如下:一女性患者,37岁,因指甲癣服用酮康唑200mg/日,连服5,自觉疲乏,胃纳差,未停药,再次隔日口服4次,总剂量达1800mg。随之出现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皮肤巩膜黄染,瘙样剧烈,尿浓茶色。入院查体:患者急性病容,皮肤黄染,巩膜黄染,肝脏肋缘下1.5cm,有触痛,脾脏肋下1cm,两下肢踝周凹陷性水肿,四肢、躯干有明显的搔痕。既往无肝胆病史,服药前检查

8、肝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象wbc9.5x109/l,n0.70,l0.25,e0.05;尿三胆试验胆红素阳性;肝功能检查alt650u(正常值200u,8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现有资料提示酮康唑可能引起肝损害。建议酮康唑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使用,肝功能异常者禁用。酮康唑肝药酶抑制作用强,是引发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药物之一,使用时注意其药物相互作用,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肝功能监测。安乃近(片剂、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安乃近系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70年代本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陆续报道指出

9、安乃近临床应用有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据此美国1977年停止该产品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有关安乃近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数据中有过敏性休克11例,其中7例死亡;血液系统反应16例,1例死亡;皮肤及其附属器反应3l例,4例死亡;泌尿系统反应17例,5例死亡;消化系统反应9例,l例死亡;另有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反应8例,其中1例死亡。典型病例如下:.一女性患儿,1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安乃近每日3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8片。患者自感周身不适,伴鼻衄来院就诊。入院查体:贫血面容,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87x1012/l,血红蛋白

10、90g/l,红细胞比积35,血小板70x109/l,白细胞4x109/l,中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80。第2日复查,红细胞3.07x1012/l,血红蛋白77g/l,红细胞比积30.7,血小板70x109/l,白细胞2.4x109/l,中性粒细胞16,淋巴细胞84。第3日再次复查,红细胞2.66x1012/l,血红蛋白58g/l,红细胞比积23.5,血小板65x109/l,白细胞下降至1.6109/l,中性粒细胞15,淋巴细胞85。患者发热,体温38.7,一周后死亡。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有资料提示安乃近(片剂、注射剂)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安乃近注射剂应用易致休克虚脱等严重反应

11、。建议安乃近仅限于其他解热镇痛药无效的患者短期应用,必须连续一周以上应用时,务必加强血象监护。甲紫溶液的安全性问题甲紫(龙胆紫、晶紫)是氯化四甲基氟玫瑰苯胺、氯化物甲基副玫瑰苯胺、氯化六甲基辅玫瑰苯胺的混合物。最早以染料开发继而用于消毒防腐已历时百余年。在民间广泛用于皮肤、粘膜炎症和鹅口疮的局部治疗,亦有内服驱蛲虫的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甲紫对大鼠、小鼠的致癌作用,在12年的长期毒性试验中,含0.06甲紫的饲料可使受试鼠的死亡率上升12倍;肝细胞癌、甲状腺滤泡腺癌、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上升呈剂量、时间相关性并有统计学差异;小鼠病检还发现泌尿生殖系统a型网状细胞肉瘤。实验结论认为甲紫

12、是小鼠几种器官的致癌物。体外试验也报道甲紫对细菌、大鼠肝匀浆、中国田鼠细胞系有致突变作用,认为甲紫的促细胞分裂活性是可能的致癌原因。甲紫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白色念珠菌,对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分支杆菌缺乏抑菌作用。曾报道由于甲紫被龟分支杆菌污染,其溶液用于标示整形外科切口造成一起手术室感染事件,8例在同一手术室接受面颊部、胸部整形的患者,手术伤口发生龟分支杆菌感染,局部脓肿难以愈合。近20年,国外文献报道甲紫的刺激性、致敏性引起用药部位的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皮肤粘膜坏死、组织溶解破坏14篇。国内也有使用2龙胆紫漏管注射显色引起组织坏死或局部涂抹导致皮炎及溃疡5例。以上提示甲紫可能对动物致癌、体

13、外诱导细菌及细胞突变、局部应用对破损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建议甲紫在粘膜和破损皮肤、创面上使用应谨慎;用于外科、放射科皮肤标记时应注意药品本身消毒;在有多种外用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限制甲紫的使用;避免使用甲紫作为食品着色剂。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系由健康猪脑(或牛脑)经酶水解制得的无菌制剂,临床用于颅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伴有的记忆减退及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本品的不良反应病例76例,主要是寒战、高热、皮疹和过敏性休克样反应。典型病例如下:一男性患者,67岁,因脑梗塞于xx年2月25日将10m1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加入0.9氯化纳

14、注射液250m1中,静脉缓慢输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经处理寒战消失。2小时后又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且血压下降至75/50mmhg,呼吸急促,30分钟后体温升高至39.9。经多巴胺静脉点滴,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后,病人病情渐趋稳定。有关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不良反应资料表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建议生产厂家提高药品的质量;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噻氯匹啶(片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噻氯匹啶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应用于临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关于使用噻氯匹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有白细胞下降1例,血小板下降2例,再生

15、障碍性贫血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肝损害2例。典型病例如下:一男性患者,55岁,因患冠心病于xx年5月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术后给予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每天100mg,噻氯匹啶每日两次,每次250mg。连续服药40余出现畏寒、发热、伴头昏、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于xx年6月14日急诊入院。入院时血常规显示全血细胞减少(wbc0.6x109/l,rbc2.971012/l,plt44109/l);骨髓穿刺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异常升高,血清白蛋白异常降低;血液培养报告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护肝、刺激白细胞生长等措施,但病情继续恶化,住院20余因全身

16、重度感染而死亡。鉴于噻氯匹啶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使用,避免扩大适应症,对不适于使用阿斯匹林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时应注意血液学监测,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氯氮平(片剂)与粒细胞减少症氯氮平为常用抗精神病药,疗效确切而应用于临床。氯氮平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以抗胆碱能症状为主,表现为流涎、心动过速等;易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有关氯氮平的数据中,氯氮平引起粒细胞减少24例,死亡9例。典型病例如下:一女性患者,22岁,因偏执型精神分裂xx年5月7日开始使用氟哌啶醇、氟丙嗪治疗,疗效不显著,6月14日改用氯氮平,首次给予每日50mg,逐渐加至每日400mg。治疗69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8月22日出院。8月23日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