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6486297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您好。离家的日子是艰难的,在外的经历是坎坷的。一年来,你们远离家乡和亲人,辛勤的工作在各个行业,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改变着城乡社会的面貌,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当您怀着一份致富的梦想离家的那一瞬间,您的孩子已经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温情浸润的家庭教育,孩子们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据调查显示:有的“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有的结交不良朋友,生活散漫,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甚者误入歧途,出现小偷小摸或打架闹事等不良现象。这些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2、与呵护,在品德、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凸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田镇中心小学实施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了健全的“留守学生”档案,构建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心理情感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身体健康教育”为重点内容的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开展了各种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家的温馨,让他们孤寂的心灵感到温暖。今年,我校将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的细节,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欢乐的成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大家不要忘记,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孩子成长需要的养分。

3、一个留守儿童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您知道女儿最怕什么吗。女儿最怕下雨,下雨的时候,别的同学都会一头扎进父母的伞内,而我只有眼巴巴地看着,然后哭着鼻子躲在桌下”孩子的心灵还很脆弱,他们的双肩还很稚嫩。每逢佳节倍思亲。孩子想父母,老人念儿女,家人盼团圆。文田镇中心小学呼吁你们,在外出务工时,不要忘记你们的孩子,要常回家看看。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要定期与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身体健康状况,形成教育合力。尊敬的家长,让我们并肩努力,用爱与责任实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梦想。最后,恭祝家长朋友健康快乐,

4、万事如意。烧杠小学袁国华xx年10月9日第二篇: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留守孩子家长:你们好。请别介意我们给您的尊称留守儿童家长。因为,你们为家事、国事离开家乡,让您的子女留守家园。父母一边牵挂着儿女;儿女一边牵挂着父母。为了彼此的关切,我们愿作彼此沟通的桥梁。儿童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首先从和谐家庭开始,和谐家庭既要求家和业兴,更需要子女学业有成;而下一代的成长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的环境,更需要父母的教诲。你们对子女分分秒秒的关心,既要关注“三五”(五爱:爱祖国、爱师长、爱学习、爱劳动、爱创造;五心:爱心、孝心、诚心、热心、关心;五好:守时、遵纪、卫生、节俭

5、、谦让),也要重视“十不”(不玩火、不攀高、不任性、不损坏他人东西、不私自外出、不随意独自溜出游泳、不吵架斗殴、不赌博、不看不健康的影视、不进网吧),“三五”、“十不”的行为习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途径。最美的是家乡的山水、至亲的是儿女的情爱。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乐园。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一起努力:首先,我们希望你们要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你们虽与孩子有千里之隔,但心要彼此相通,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多与孩子通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情况,并根据孩子的情况正确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好像随时在身边关心他,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

6、很多做父母的由于平时工作劳累,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只是在期末考试后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如果分数高,就很高兴,许诺孩子买这买那的;如果孩子分数低了,则是一顿痛骂之后又不关心孩子了。你们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辅导,孩子考不好,也不能完全责怪孩子。让我们一起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兴趣。第三,我们要加强持续性的沟通。你们虽然不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缺少爱。我们要把共同的努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爱”给予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联系,彼此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一起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留守儿童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是振翅待飞的雏鸟,家长的一点雨露,几分激励将使花朵怒放,雄鹰展翅。在你们出

7、门创业维艰之际,在你们市场拼搏成功之后,千万不能忘却成功、希望的未来对子女的关爱。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孩子一定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谨祝你们事业有成,合家如意。纳雍乡教育管理中心xx年十二月一日附:纳雍乡留守儿童家长交流群号:284932989联系邮箱账号:nyxjgzxlx163第三篇: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留守儿童家长:请您抽出时间认真读一下此信,了解您的孩子现在的成长状况,相信对您会有所启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以下儿童。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

8、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学生队伍中的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其心理的健康成长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儿童。一、农村留守学生呈现的主要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类:1、情感缺乏沟通,导致思想道德滑坡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

9、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留守学生成长期间缺乏最多的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监护人关心孩子情感和想法的仅占25.5。一是外出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学生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得到的关爱减少,所以,半数留守学生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学生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家庭境况不满意的占24,感到厌倦的占到2。因为这些父母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

10、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有这样一位女孩子,父母离异,而且父母都外出打工,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每次母亲来看望她走了以后,奶奶让她认真学习时,她总是激动地说:“奶奶,你不知道我的心好烦。”这个孩子的作文中经常提到“我好想见我妈妈”。看得这些,我们做老师都想流泪。法国教育家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2、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学习观念淡泊,学习成绩低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仅局限于让“留守儿童”吃饱

11、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上,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故“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都不是很好,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习状况自我感觉良好的占到16.1,一般的占到36.5,而学习成绩令人堪忧的占到了48.4。一是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二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劳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自然,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会乐观。3、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12、由于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诸多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或受到意外伤害事件屡屡发生。3、心理存在缺陷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或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学生与同伴交流内心烦恼的比例要低于非留守学生14,而留守学生一般都是寄读,他们

13、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长,生活联系更紧密,但关系却更松散。畸形心理一旦形成,进行矫正型教育要比教育更难。二、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其原因是:1、留守家庭本身存在的缺陷。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这些构成留守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2、隔代教育存在的缺陷。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由于想不到一块,因而也就说不到一块儿,无法经常沟通。临时监护人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有的表现为看不惯,不理解。因此,学生在心

14、烦或感到委屈、受到欺侮时,选择不向临时监护人诉说,也就不足为奇了。3、教育方式存在缺陷。一是唠叨。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在一刻不停地提醒下成长起来的。二是包办。许多临时监护人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三是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更多的是爷爷、奶奶的疼爱有加,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以为这样可以补偿对孩子的爱,殊不知,是培养了孩子的虚荣心。4、管理、看护专制。临时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很狭窄。三、留守学生生活、学习问题的教育措施(一)、家校联系的“两个三”第一个“三”。三

15、条联系渠道。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开通亲情电话。三是建立家校联系“爱心卡”。学校向学生及其家长、代理监护人在家校联系“爱心卡”上公布班主任老师的联系方式,要求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家乡熟识人之间建立较固定的联系方式。通过“家长老师”、“家长孩子”、“家长熟人”这三条线的建立,保障互通信息,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和在社会上的表现。第二个“三”。三封致家长信。一是学校向所有“留守学生”的家长致一封书信,向孩子家长陈述“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有可能出现的偏差,让家长以高度认真的态度看待此事,真正从身心上关注留守在老家的下一代,并向家长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

16、性强的可行性建议。告诫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虽然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很重要,但下一代的教育也不可忽视。一手抓家庭收入,一手抓孩子教育,这两手都要硬。二是班主任定期向部分学生家长寄发家校联系簿,让其在家校联系簿上定期了解孩子的各种状况。以便作出应对之策。三是要求学生定期向家长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二)、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如召开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我们学校每学期每个班级都会召开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同时也激励“留守学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在我校举行的“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听了“留守学生”的发言后都被他们顽强的意志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