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

上传人:1305****567 文档编号:166486121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题实施方案(街道)为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XX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部署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三年行动,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确保XX街道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重点包括: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企业真正树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政府与企业抓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职责和定位,着力解决“政府热、企业冷”、企业被动应付等问题,推进企业安

2、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督促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做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二是管控措施严格。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制度体系健全。形成以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以建立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为重点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以引入

3、专业化支撑机构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二、重点任务(一)强化责任落实1.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履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的相关责任,坚决防止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重生产轻安全、违章蛮干等问题,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在安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要在岗在位、盯守现场,确保安全。(街道安委办牵头,机关各部门要督促本行业领域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各社区要督促本辖区企业落实

4、主体责任。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各社区负责,不再列出)2.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不断提高全员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建立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3.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班组和一线从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重点

5、行业领域企业要采取“以师带徒”等方法,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二)强化安全管理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要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到2021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2.强化安全投入。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既要用足用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等有关财税政策,又要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

6、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格落实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支持政策,加大淘汰落后技术设备的力度,及时更新、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继续推进“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完善,2020年底前,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上述系统装备和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未实现或未投用的,一律停产整改。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7、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政策,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和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企业要组织开展岗前安全交底,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XX市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厦应急202031号),2021年底前安排10%以上重点岗位职工(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完成职业技能晋级培训,2022年底前从业人员

8、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从事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岗位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4.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改进风

9、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明确本领域3年标准化规范建设任务,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对一、二级标准化企业减少检查频次。2022年底前,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均应完成自评工作。(三)强化风险防控1.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辩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辨识出

10、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评估,加强动态分级管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2.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督促企业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全过程落实控制措施。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

11、安全风险管控制度。3.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四)强化隐患整治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

12、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查什么怎么查”“做什么怎么做”,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输企业要加强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动态监管。企业要及时对各重点部位(设备)开展安全检测,包括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有效甄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

13、业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0年底前,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1年底前,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各级和各类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2022年底前,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五)强化社会治理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

14、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要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2020年底前,各重点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关于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相关文件,并督促企业抓好落实。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依照安全生产领域信用建设法规规章和XX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对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3起及以上造成人员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

15、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提请上级部门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2020年底前,街道配合上级各部门修订完善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度。3.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机关各部门要求协助各有关部门要培植、筛选一批专业化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支持相关机构联合整合、做大做强,最大限度推行中介服务“市场化”做法,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安全技术和管理服务。2020年底前,协助上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部门制定出台本行业领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规范运作,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协助

16、上级各有关部门筛选一批专业精湛、责任心强的专家人才,充实区级专家库,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企业要善于发挥专家作用,利用专家的知识、技术优势,协助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4.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深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AQ9010-2019),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以安责险为纽带,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上级有关部署,街道安委办协助区应急管理和相关部门,于2021年底前建立安责险信息化管理平台,2022年底前对所有承保安责险的保险机构开展预防技术服务情况实现在线监测,并制定实施第三方评估公示制度。督促保险公司帮助客户企业整改潜在风险隐患,提升防灾防损效果。对预防服务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予以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