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450563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0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2012考纲解读】1.中国古代主要城市及其布局和职能转换2.中国古代工商业成就3.中国古代工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及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态度4.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中国古代主要城市及其布局和职能转换1读下列四幅古代城市布局图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出,两汉都城在布局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将图三与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唐都长安在布局上有何特点? (3)根据图四,说明北宋都城东京布局的突出特点。 (4)促使汉、唐、宋城市布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作为图片题,首先要认真读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解答(1)(2)(3)问时,必须仔细地对比各图,特别是从各城市中宫殿与商业区的布局变化上找出其特点。解答第(4)问时应注意考虑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正确解答】 (1)宫殿占据城市的大部分面积;“市”不仅占地少,且位置处于城市边缘。 (2)宫殿所占面积比例缩小,位置偏向一方;“市”移至城市中心区域,但“市”与“坊”的界限分明。 (3)“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城中有“瓦肆”(娱乐场所)。 (4)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功能

3、发生变化。2下列都城出于边境防御而考虑兴建的是 ( ) A秦朝咸阳 B唐朝西安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错误解答】A、B 【错解分析】 学生对一些城市职能转换的背景认识不清。明成祖为防御蒙古南下,加强军事防御力量,兴建并迁都北京。 【正确解答】D3完全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的城市是今天的 ( ) 隋朝时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 唐朝时是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明朝时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A广州 B扬州 C杭州 D泉州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学生对城市地位的变迁没有形成应有的体系认识。解题时,先将符合单项条件的城市列出,然后进行综合,找出同时符合三项条件的城市。隋朝大运河的中枢是江都,即今天的扬州;唐朝对

4、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是登州、扬州;明朝时扬州是食盐集散地。 【正确解答】 B4下面是“人文奥运,古都北京”宣传资料中的两张图,请指出哪张是明清北京示意图?概括明朝营 建北京城的政治原因并结合布局分析其政治特点。 【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 考生缺乏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读图题,首先要认真读图,仔细观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全城由内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共三重。然后,再结合明成祖营建北京城的背景,此题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了。 【正确解答】 图二是明清北京示意图。 原因:明成祖即位,决定迁都,改北平为北

5、京。 特点:突出皇权。【特别提醒】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熟悉教材,落实基础,防止张冠李戴;同时注意教材中的地图、插图;并且严格审题,把握题目的要求,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筛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变式训练】1 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 ) A苏州 B东京 C泉州 D临安1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只要熟悉教材即可得出答案。2 北宋的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有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 ) A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B城市中设有专门的商业交易活动场所 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内容2A解析:北宋城

6、市“市”“坊”界限已被打破,且出现了“夜市”。3 元朝的大都、泉州的商业活动非常繁荣,促成这种繁荣的因素不包括 ( ) A交通发达 B国家统一 C航海技术先进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D解析: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中后期。4 下列各项中,反映城市商业繁荣的是 ( ) 柜坊瓦子机房草市 A B C D4A解析:抓住题干中“城市”这个限制条件。“草市”反映的是农村商业的发展。5 宋朝把与契丹政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成“广信”,“静戎”改成“安肃”,“破虏”改成“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5B解析:宋朝边境地名变

7、化折射出的是宋与契丹关系的变化,双方形成对峙,维持和平局面始于B项。6 新唐书百民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贸交易,度量器物,辨其轻重真伪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人前击正三百而散”。这主要说明 ( ) A唐朝对城市商业进行有效管理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D唐朝的制度严密6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商业进行有效管理,职责明确,并对市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易错点2中国古代工商业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的冶铸业的重要发明是 ( ) A青铜造型艺术 B平雕和浮雕技术 C金银错技术 D铸铁柔化技术2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

8、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 )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错误解答】 A、B、D 【错解分析】 考生史实不牢,记忆不准。A、B、D三项都是魏晋南北朝江南手工业成就,C项是隋唐时期的。 【正确解答】 C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主要反映出 ( ) A北宋商业繁荣 B北宋对外贸易频繁 C北宋手工业发达 D北宋交通运输不便 【错误解答】 B 【错解分析】 学生对纸币“交子”出现原因认识不清。纸币的出现,适应了商业活动的需要,因为携带方便、便于使用而产生的,但其使用的范围主要限于国内贸易,紧扣其产生的背景就能判

9、断出正确答案。 【正确解答】A4 )最能体现明清时期手_工业进步水平的是 ( )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生产技术的提高 C分工日益细密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 学生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比较能力欠缺。A、B、C三项作为明清时期手工业进步的表现,仍然局限于量的变化。D项则反映了生产关系方面质的变化,它最先出现于明朝中后期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代表着手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正确解答】D【特别提醒】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打好基础,落实教材,并认真审题,注意区分不同时期的工商业成就,防止相互混淆。【变式训练】1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代的 ( ) A邸店 B柜坊 C草市

10、D车坊1_B解析:唐朝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2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主要产生于 ( ) A造船业 B冶铁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2D解析: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于丝织业中心苏州等地。3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人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制以易”的现象。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为棉纺织业的

11、中心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A解析:注意审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并没有反映“城市”及雇佣与被雇佣等问题,故C、D两项错误。4 “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 ) 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闭关政策的松弛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商贸城市的兴起AB C D4B解析:仔细读题干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有效信息。解题过程中,可使用排除法,凡含的选项一律排除。5 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出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 ) 佛教的盛行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的出现宋

12、代话本的出现 明清时期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产生A B C D5B解析:与题意无关,可排除。6 明清时期的下列现象中,体现出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 A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玉米、甘薯等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D“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6A解析: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代表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难点突破】1中国古代工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及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态度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B我国古代工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C我国

13、古代工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D历代统治者都反对发展工商业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逐项审查,从中发现问题。我国古代一直是自然经济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手工业和商业一直是居于从属地位,只是对自然经济的补充。古代统治者在总体上是重农抑商的,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些朝代的统治者也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如南宋等。 【答案】D2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早期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重农抑商政策要一分为二地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完全消极反动的 A B C D 【解析】在认识和评价重农抑商政策时,不仅要一分为二,

14、而且要结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实际,并注意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这一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衣食等问题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这一政策对于解决温饱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它并不是完全反动的。 【答案】 A 3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作用的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 A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C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D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要求比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作用较之于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不同点,A、B两项属相同点,C项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中国作为封建社会这一制度并没有丝毫的改变。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