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42957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 新课标 岳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余粮征集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B、有限度地恢复资

2、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 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集中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A、 B、 C、 D、6、斯大林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形式方面的特点是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单一的公有制 D、私人和公有制项混合7、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

3、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8、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球,最重要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大国C、世界市场的作用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9、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A、经济危机来势猛经济危机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10、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

4、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 B、调整了财政金融体系C、对工业加强了技术指导 D、调整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11、如果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加拿大、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A、 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加拿大:人民要求脱离英国的呼声高涨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12、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实行国有化 制定经济计划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利用政策调节A、 B、 C、 D、13、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缓解了社会矛盾C、调

5、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扩大了社会消费14、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A、 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B、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系列改良和调整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C、国内环境安定,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D、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各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1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点是A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1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A、 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 B、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17、从

6、建国到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A、 由经济残破到国民经济的恢复 B、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C、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D、由农业国到工业国18、1956年到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前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前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前期有问题,后期逐渐纠正19、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A、 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20、“一体两翼”是指A、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总路线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21、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主要是A、过

7、分追求高指标 B、片面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C、过分追求公有化的程度 D、是八大的决策导致的22、大跃进运动失误的思想根源是A、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速度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D、违背了经济应综合平衡的原则2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2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25、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

8、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是由于A、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的冤假错案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6、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都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都提出要改革开放这两个会议具有一定继承关系A、 B、 C、 D、2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28、“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是指A、农村的土地改革 B、农村实

9、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29、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不正确的是A、 农村改革的进行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D、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开始的3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31、在对外开放中,广东、福建走在前列,其有利条件不包括A、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带来的优惠政策 B、两省靠近港澳台C、两省的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D、两省的华侨众多32、我国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目的是A、

10、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D、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33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 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34、下列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C、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D、使我国所有企业面临竞争和被淘汰的命运3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A、多极化趋势

11、B、全球一体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单极化趋势二、材料分析题(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

12、分册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卷四材料四: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摘自列宁选集卷四材料五: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

13、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5分)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和牲畜繁殖,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3分) 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分)(2)结合材料二,理解新政的实质。(4分)实质:以政府的力量全面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以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4分)(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2分)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及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合生产问题,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2分)4)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相同点?(4

14、分)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4分)(5)根据材料五,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的?(2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国民经济是积极的,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干预方式甚至采取一些貌似过激的措施遏制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也是值得称道的。这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加快社会发展需要改革。(2分)37、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也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