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423194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二、预习内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变法与改革有哪些?内容各是什么?有何作用?时间国家改革者变法内容作用春秋齐国 鲁国战国魏国楚国其他诸侯3、秦国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

2、、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三、学习过程:(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探究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探究问题:材料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孟尝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材料二:下面三部著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

3、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汉书食货志“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史记蔡泽列传【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探究2】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探究3】材料汉书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探究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探究问题: 材料一: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战胜强立”是

4、战国历史的主线。材料二:下层图案为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象,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为主题,是当时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的显著反映。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商鞅的思想来源于哪家学说?(3)秦国是如何应对这

5、一形势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秦国应对的有利条件(四)精讲点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有哪些?背景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争霸战争的推动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代表利益新兴地主阶级指导思想法家思想学说措施变革旧的经济基础;改革旧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制度影响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五)反思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主要目的,重大影响。(六)当堂检测1、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6、:“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2、阅读下列关于管仲改革的材料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国语齐语材料二: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 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材料三: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

7、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回答:(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课后练习与提高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的原因有()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

8、在官府”到“学在民间”A B C D2、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A. B. C. D.3.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4、(2010潍坊期末)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 D楚国的吴起变法5、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

9、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管子(管仲)曰:“相地而衰征(衰征:有等差的征课),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材料三: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展亩而税也。 春秋公羊传请回

10、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孔子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2)简释材料二中“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出现这一税收政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当时哪国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如何?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学案1特征: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表现(1)经济上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手工业: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政治上社会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选贤任能

11、、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3)军事上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则以兼并为主。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4)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时间国家改革者变法内容作用春秋齐国 管仲改革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相地而衰征”,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税亩:“履亩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战国魏国李悝变法经济:“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推

12、行“平籴法”,保护小农经济;法制:制定法经,加强法制使魏国在七雄中率先强盛,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楚国吴起变法政治:限制贵族权利,改革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其他诸侯齐国、赵国、韩国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不利形势(1)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二、课内探究学案(一)【探究答案】1必要性(1)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2)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称霸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2可能性: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顺应时代进行变革;依法治国)。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二)【探究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2)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3)“平籴法”。(4)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