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639820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王红英当今中国大地上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中,新课改理念似一股春风吹拂着一线老师的心坎,令人振奋。可是回到现实中,师生都发现,高考的巨大压力并不因课改而降低,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依旧,于是,出现“课改改得轰轰烈烈,高考抓得扎扎实实”的现状。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进行严肃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课改是理想,高考是现实。中国的国情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植于现实,同时要不懈地追求理想,我们要在传统教育中不断注入新理念,同时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发扬传统教学的某些优势。我们在现实中寻找离理想最近的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有效教学。无论是传统的课堂还是课改下的课堂,都需要有效

2、教学。“有效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课改提倡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批判传统的一言堂,于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公开课的主要模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加强团队意识,适当运用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成长。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合作与探究都是有必要、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有的甚至可能是无效的、负效的。我们去听一堂“摩尔”的新课,当中有一道简单的运用题,以往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在两分钟内独立完成,可是老师让他们组内讨论完再汇报答案,整个过程共花了 5 分钟。我认为,这 5 分钟的讨论还不如 2 分钟的独立思考收获大。一节课共组织了 4 次讨论,只有一次

3、是有效的,那就是在一系列的练习后总结归纳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相对于具体的教学场合、条件来说是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曾经某个现象令我困惑了相当长的时间:从

4、各个地区的名牌中学调来的一些业务能力相当强的老师,其班级的教学成绩不一定很出色,有的甚至落后于刚毕业的新教师。大家认为其教学管理没跟上,我觉得不尽然。人们曾经假设: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准。但不少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的业务水准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的相关。那么,为了使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能产生较大的效益,我们该做些什么?一、有效教学的前提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化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整体结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认知结构既

5、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也是影响学生意义建构的关键因素。从内容上看,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组织上看认知结构是一系列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整和成的一种网络结构,是知识经验的组织化和层次化程度的表现。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相互关系如下表:学习类型 新旧知识 心理过程(同化模式)实 例新知识上位学习旧知识Aa1 a2 a3元素周期律旧知识下位学习新知识XY U V W取代反应旧知识 并列结合学习 新知识熟悉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这方面,不少老师持“想当然”的想法,把学

6、生已学过的知识和学生拥有的知识等同起来。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教学中,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用模型、实验、形象的画图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我沉醉在自己精彩的演绎中,可是我发现学生满脸严肃,有的眉头微皱,缺少平时课堂应有的轻松、互动,我问:什么问题?学生说:什么是极性键,非极性键?它们和共价键什么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我的自以为然,忽略了一个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点的复习,使新知识无法嫁接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上,因此十分钟自认为精彩的课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怎么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1、 我校实行化学老师初高中大循环,这为每个化学老师熟悉学生初中化学基础提供有利的条件。2、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

7、知结构理论,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活动其实是在熟练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同化,显而易见,熟练掌握旧知识是关键,其次是寻找同化点。可是,遗忘是客观存在的,我采用如下方法引导学生巩固原有知识体系:1、开知识清单让学生复习。如与旧知联系较多的晶体结构一章的教学组织中,开出的预习清单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等概念,电子式的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2、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扫除知识障碍,特别在做综合性特别强的题目时,题目所用到的诸多知识中哪怕遗忘一个都会影响解题,于是,让学生先把题目中遗忘的知识点提出来,解答后再组织学生解题,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提高学生的解题信心。3、

8、在课堂中构建旧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同化。比如在运用差量法时,先复习“10 克铁与硫酸铜反应后,铁棒增重 4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有多少?”这道题所用的差量法的思想非常直观,学生轻而易举地拿了下来,然后分析其中的差量思想,以及运用时的关键寻找研究对象,或是体系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或是固体质量的变化,再把气体差量与固体差量进行同化在对比中寻找相同点就显得容易。初中元素化合物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烷烃与氯气取代苯的卤代、磺化、硝化卤代烃的水解和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化合物二、有效教学的核心倾听学生积极倾听包括倾听说话者所说的内容,说话的声音以及他身体语言,它还包括让

9、说话者知道你真正在倾听。在课堂中倾听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倾听,要学会关注身体语言,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理活动 75通过身体语言表现,25通过声音表现,当课堂气氛凝重,学生一脸困惑时,不打住,还一味往下,下面的教学必然是无效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善于在学生们没有讲话的情况下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不仅要会一对一基础上的倾听,作为班级主导作用的教师,我们要倾听许多人说话,技巧娴熟的教师实际上是试图同时倾听所有的学生而不仅仅是那个正在发言的学生;倾听,不仅要听到正确的答案,也要倾听错误的答案,实践告诉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往往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倾听学生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10、会这样想等等。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可见,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简单地说,要是没有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不幸的是,许多老师喜欢独占课堂,滔滔不绝地讲,很少听听学生的看法,这就是所谓低效的一言堂。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

11、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三、有效教学的基础课堂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衡量课堂效率的高低可以用学生的思维量为标准,高效率的课堂就是学生思维量大、参与度高的课堂。新课改提倡课堂组织模式的多样化,比如教师讲授,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等,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基础模式都必须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

12、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问题设计技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化学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因为学习问题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意义的构建、完善认知结构、知识的生成和创新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具有无可代替的功能。问题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探究。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问题情境:1、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

13、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例如,学习“钠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先进行钠的性质的有关实验,然后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2、通过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时,可利用生活中“用冰箱保存食品”,“蜂窝煤比块状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烧更旺”等知识,学习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时,可利用初中学过的“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14、提出:其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4、 以“有用化学”的思想为指导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硫酸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是生产硫酸大国,那么,工业上如何大量生产硫酸?”5、 老师故意犯错,引导学生挑老师的刺,以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智慧,营造民主气氛。比如,在带学生做一道离子存在的判断题时,我带着学生潜入题目一步步地解题,解完后问学生,刚才老师的解题方法如何?学生思考片刻说,“太慢,感觉被题目牵着鼻子走,应该先看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再开始解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讲出不同于老师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超越老师的想法,长时间的培养,现在我的学生常想,老师的这个方法好不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总之,学生踊跃、主动,学习充实、轻松、高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也是课改的目标,而如何实现则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和调控,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并怀着“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忙个不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改的目标达到了,而学生乐学,高考也会考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