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35050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实验班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 开始

2、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3.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A 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B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C 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D 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4.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

3、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A 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B 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C 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D 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5.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 工商业市镇繁荣C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D 海外贸易的兴盛6.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路造屋开门

4、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 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了B 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C 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了D 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了7.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A 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B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 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 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8.“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

5、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 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9.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A 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 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10.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A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B 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

6、人的丑化C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D 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11.“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A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C 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12.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在

7、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B 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C 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D 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1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 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 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 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 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14.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

8、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这主要表明( )A 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B 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C 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D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15.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 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 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 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16.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

9、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 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 “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 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B 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 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18.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

10、评析正确的是()A 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 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C 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D 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19.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A 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C 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0.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

11、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A 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 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2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B 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C 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2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

12、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 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B 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2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 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24.“你们上了特区这条船,就不怕船翻了?”1981年第四季度广东、福建走私贩私愈演愈烈以来,改革

13、者开始受到类似“忠告”。一位领导从深圳回来后说:除了五星红旗还在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声音的出现表明A 特区经济活动排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 广东、福建缺乏建立经济特区的优越条件C 设立经济特区意味着国家出现分裂的征兆D 改革开放初出现围绕特区姓“资”姓“社”问题25.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时曾说:“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快三十七年了。这中间,中国走的道路很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冷静地估计了形势,考虑今后的路怎么走。界限的划分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界限的划分”到邓小平发表上述言论期间A 海南设省,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B 中共中央做出开发开

14、放浦东的决策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中共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