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350473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 重点知识素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三重点知识(历史)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2、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考点98 宋明理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

3、张。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

4、夫之。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点100发明和发现的国度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2、印刷术的传入,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弱;指南针则为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创造了条件。这些因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

5、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而三大发明没有使中国产生如欧洲一样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差异。考点101 辉煌灿烂的文学1、春秋时期孔子编订的诗经的出现标志中国成熟诗歌形成。2、战国时期屈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3、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是赋。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有张衡和赵壹。4、唐朝是诗歌的繁荣时期:初唐时期有王勃和陈子昂;盛唐时期流派纷呈-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被称为诗仙,还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被称为诗圣;中唐时期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晚唐时期有李商隐和杜牧

6、,被称为小李杜。6、词在宋代大放异彩,北宋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雨霖铃,此外还有两送之际的李清照;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南宋豪放派的著名词人是辛弃疾。7、元曲由散曲和元杂剧组成,散曲以关汉卿和马致远成就最高。8、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称为传奇;宋代的话本把中国小说繁荣奠定的基础;明清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考点102繁花似锦的戏曲1、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2、明代戏曲发展为传奇,明朝后期是传奇发展的黄金阶段,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传奇最出色的作品。3、清代京剧崛起,京剧形成于

7、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等著名艺人,京剧的四大行当是指:生、旦、净、丑。考点104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1、中国古汉字一开始是象形文字,起源于6000多年前,到商代出现甲骨文。2、汉字形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其演变可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即隶书和楷书。3、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楷书的实用价值最高,在唐代步入盛世,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草书有极高的审美的价值,名家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怀素、张旭;行书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8、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夏商周时期的绘画以人物为主;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的代表人物有顾恺之和杨子华;隋唐五代时期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布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者有王冕、郑板桥等人。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105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1、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

9、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了洋务运动。3、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逐渐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他们政治上开国会、设议院;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商战。4、19世纪九十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

1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维新思想的宣传,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双方论战焦点是要不要变法维新,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898年9月,慈禧太后代表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遭到失败。考点106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11、创办青年杂志后称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力宣传新文化,批判封建旧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它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3、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思

12、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考点107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团体、翻译书籍等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出现了问题和主义的论战。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4、各地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促进了

1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108孙中山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中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14、的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的发展。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在政治上的实践分别是进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原则上基本一致,成为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考点109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

15、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论。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把中国革命分成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毛泽东思想在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工作中心,从而解决了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以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问题。并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要两种矛盾的理论,并指出要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