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34349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A. 反对法西斯主义B. 谋求和平、民主C. 美苏实力均势D. 两在阵营的对立【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雅尔塔体制实质上是美苏两分天下,促成了冷战的局面,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详解】2.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

2、的主要原因是A.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 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答案】D【解析】据材料“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可知,这反映了冷战的开始,体现了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故D项正确。战后欧洲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故A项排除。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世界地位弱于美苏两极格局,故B项排除。战后新的经济体系指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

3、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 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C. 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可知欧洲煤钢联营是欧洲最早的一体化组织,表现了法德的和解,CD均在欧洲煤钢联营建立之后。北约是美国组建的军事联盟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B正确。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走向联合的欧洲【详解】4.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

4、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59年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美苏经济的交流仍然受到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故D正确;美苏冷战的重点仍然是军事政治领域,故A排除;1959年美国霸主地位并未动摇,故B排除;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故C排除

5、。5.下图中柏林墙的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最为确切的是:A. 西德与东德间战争频繁B. 是反映冷战的著名标志C. 是当年两大集团剑拔弩张的写照D. 是对冷战时期分裂与对抗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图片中这块柏林墙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侧重反映了当年美苏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情形,C项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冷战中美苏相互遏制,尽量不动武力,冷战期间西德与东德没有发生频繁的战争,此项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图片中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这侧重反映了当年美苏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

6、情形,没有侧重体现柏林墙的标志性意义,排除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图片中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侧重反映了当年美苏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情形,柏林墙的遗迹体现了冷战时期分裂与对抗的反思,但没有C项确切,排除D。6.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B.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C. 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 越南战争D. 朝鲜战争 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

7、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苏对抗的表现是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在同一年提出了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经济互助委员会提出的时间是1949年,A选项排除;铁幕演说是在1946年,C选项排除;朝鲜战争的爆发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D选项排除。7.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A. 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 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 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 韩国和朝鲜经济发

8、展差距巨大【答案】C【解析】【详解】社会性质冲突是冷战原因之一,排除A;铁路大动脉的中断折射了南北的分裂,造成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二战结束后,美苏以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南,自此造成朝鲜南北分裂,故选C;B揭示的是社会现实,排除;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不能解释朝鲜半岛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排除D。8.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能体现这一说法的史实是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国的霸权地位丧失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如欧洲走向联合、

9、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及日本的崛起等,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排除;20世纪70年代美国仍然掌握着世界霸权,只不过是全球战略开始收缩,错误,AD选项排除;9.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作用不包括A. 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C. 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D. 推动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答案】C【解析】不结盟运动是由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的反帝、反殖斗争,冲击了两极格局,因此A、B、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斗争目标而并未实现,故选C。10.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10、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A. 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B. 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成功性C. 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 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体现的是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因此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D选项符合题意;对历史图片的解读不属于历史价值,A选项排除;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能说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B选项排除;冷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国家利益导致的,C选项说法错

11、误。11.有人说:“单极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均属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12.“世界上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国

12、家,可是如果没有人管它们,这个世界就是个无政府的世界,肯定会一团糟。所以要有个东西来管,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该言论属于A. 和平共处论B. 独立自主论C. 霸权稳定论D. 联合国安理会表决论【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可见是项霸权稳定论,故选C;霸权危害各国和平共处,排除A;霸权主义侵害国家主权,排除B;材料内容是联合国宪章精神的践踏,排除D。13. 仔细阅读漫画,对漫画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两极格局已解体B.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C. 美国企图推行单边外交政策D.

13、 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极化的趋势,根据所学,当今国际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明显,但多极化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所以D错误,BCA是图中漫画的意图。【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 大国力量保持均衡B. 群雄并起C.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D.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特征,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

14、识可知,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力量也不断壮大,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保持均衡”的说法不符合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史实,排除;B项说法明显不符合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史实,排除;D项“不断涌现”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史实,排除。故选C。15.商鞅变法后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人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战国和秦),庶人之乘马者,足以代其劳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这表明当时A. 农业耕作

15、中开始使用了马耕B. 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强C. 牛耕与马耕并存的现实D. 牛耕优势不及马耕【答案】C【解析】材料虽然反映了马耕的存在,但并不能说明当时是马耕的“开始”,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强,故B错误;材料“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庶人之乘马者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反映了当时牛耕与马耕并存,故C正确;材料未将牛耕与马耕进行比较,不能说明牛耕优势不及马耕,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庶人之乘马者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牛耕与马耕并存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 商代B. 西周C. 春秋战国D. 西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砍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