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34268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备考策略长沙市第一中学 一、2006年考纲文综地理部分最新变化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从内容的覆盖面和能力要求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改动:1.删减了超出现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内容:2.对大纲中表述不统一的部分进行了改写,使各部分的内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确;3.对个别次级标题进行了改写,使之能够概括其下的具体考试内容。具体改动如下:(一)能力要求部分“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删掉“和解决”三个字,修改后比较符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二)考试内容部分1将自然地理部分“2.

2、大气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中的“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的“水平”二字删除。改动后为“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这样使得大纲中关于气温的两个部分的表述比较平衡,前面是“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后面要求的则是掌握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比较没有改动的文字表述,现在的表述更为简洁、准确、全面了,避免了原来的表述似乎有不要求掌握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之嫌的问题。2纠正了自然地理部分“2.大气 (4)天气、气候与人类”中的一个印制错误。即在气象灾害的表述中,“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大气”是“大风”之误。更正后为“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3对自然地理部分“3.海洋 (1)

3、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中表述不全面的地方给予了补正。即原来的“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给人一种似乎不要求其分布的错觉。改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4自然地理“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不能涵盖下面的全部内容,存在纲目与细目不尽一致的毛病。在其后增添4个字,成为“(1)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比原来的表述有所改进。5自然地理“4.陆地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的第一个细目的最后4个字“资源问题”,过于笼统,将其更改为“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得大纲的该部分要求明确具体,便于掌握。6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的第一个

4、细目“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工业采用术语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故采用术语表示,改为“农业区位因素”。7.人文地理“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删除。8.区域地理部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位置的变化。(三)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因为“综合题”能更贴切地表示试题类型。二、2006年地理学科高考趋向分析2005年高考文综卷的相关地理试题就比较明地反映了这些能力要求特点。重视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全卷地理试题均与地理图像信息的处理密切相关,其中某些关键“信息”成为解题的“题眼”,如选择题57题中的“亚洲”、第89题中的“原料指数”、第12题的图

5、中信息“表层水温17”、第36题地形剖面图中的河谷形态及平面图中两条小路的间距、第39题中的“万隆”及经纬度分布特征等信息。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应用。如选择题14题,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这一热点为线索,考查了储油构造中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石油运输线路上的自然环境特征、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油价上涨的原因等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突出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是一种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特征思维,其能力要求有二,一是要求运用图中信息对所示区域进行判断,如第56题出示亚洲两国的大比例尺区域图,要求考生进行空间定位。二是进行相关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的分析,如第36题中“河流与公路”的空间联系,再结合剖面图中

6、的相关空间信息,可比较正确地描述出该地的地形总体特征:“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重视文字表述能力。开放式设问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采用开放式问答,既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又能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能综合考查考生的文字语言表述能力。1.学科基本的、核心的主干知识点成为“常考点”。核心主干知识:(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节气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分析等);(2)天气系统(等压线图)的应用分析;(3)气候形成、特征、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水循环原理与水资源问题;(5)地质构造的

7、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7)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人类空间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等)的区位分析;(9)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0)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1)自然地理部分的常考点:地球运动(以日照图为信息载体,计算时间、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应用分析)气候(成因、特征、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循环原理与水资源问题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

8、地理部分2006年关注点: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的“水平”二字删除。此改动也将预示着气温的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将成为新的考试命题点,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形成原因;近地面大气温度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在平流层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增;对流层的逆温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盐度的变化规律”改为“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这也预示着与“分布”相关的知识,如:海洋热量的收入和之处;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都将成为命题的重点。将“陆地的组成要素”改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复习中要对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质作用

9、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水体运动等知识点加以关注。将“资源问题”改成“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这预示着以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命题设计中,将不局限于资源的分类、分布等一般话题上,更可能从资源的节约、利用、回收、创新等方面考虑,题材更为广泛,体现学科交叉的综合特征。(2)人文地理部分的常考点: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贸、文化景观和旅游等)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资源和能源问题、主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案例等)人文地理部分2006年关注点:“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改为“农业区位因素”。这一信息告诉我们,在地理试卷中针对问题组织材料,要注意词语规范,使

10、用地理学科语言,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删除“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农业、农业中的问题和优势等。 人口和城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分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等)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与综合国力(区域合作与冲突,综合国力竞争等) 2、学科思维能力特点的考查日益突出:空间性和综合性。 区域综合题(文综36题)已成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和跨学科综合题的首选。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考察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运动特征的理解程度或对人文要素的分析评价能力。

11、 (分析全国各地文综试题36题)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示范课例分析)3、强化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能力)在试题中的渗透。05年的文综地理试题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或提供新型的图像,或提供新的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在新的情境下(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知识和图像),利用试题提供的信息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处理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高考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竞争。 4、逐步关注三门学科的交叉点 如05年的“石油价格问题”、“区域合作问题”、“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政史地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又如前几年出现过的“洞庭湖题”、“丝绸之路题”、“气象经济题”、“海洋经济题”等。可以关注“循环经济

12、”、“绿色GDP”、“航天经济”、“综合国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5、热点问题重基础知识的应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体现“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的观念和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考查特点。热点问题只是外壳,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才是试题的本质。 三、如何关注地理热点问题?高考文科综合一般是不回避热点的。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一般都是以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但考查热点的立意大多放在“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上,并能用学科的原

13、理去解决热点所凸现出来的某些问题。热点内容的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把握热点的主题以及与学科相关的一些原理,其内容材料通常作为学科考查的背景材料。例如东南亚的地震海啸是2004年国际十大新闻之一,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文科综合试题设计迎热点而上,三份试卷从不同的角度折射这一热点问题,比较好地把握了热点主题“人类与自然灾害”,考查了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板块理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等。根据近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需要对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关注,并要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学科知识来选择热点和处理热点。一般来水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所以要把主要问题放在这些长期问

14、题上。如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这方面的材料要仔细研读,总结材料的核心内容。2.了解热点“主题”,摸清地理学科链接点在热点专题的复习时不能漫天撒网,无的放矢,应把握热点的本质和主题,摸清与此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点。建议把热点放在特定的区域中去复习,并与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以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对热点进行一次知识条理化的“修订”。例如近年世界性的热点“石油危机能源安全”,其本质是“供需矛盾”,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可整合如下:消费地:西欧、北美、日本产地:中东、拉美、非洲价格问题石油危机运输问题(主要油路)石油问题中东地区热点区域原因:产消地区不平

15、衡基本情况环境危机石油特点形成分布规律世界油气分布中国油气分布对策:合作对话;科技进步,新能源的开发中亚地区海洋油膜污染大气污染3了解相关地理概念、原理,学会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评价的方法“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能力测试能力考查的方向之一。针对这一能力考查要求,在热点专题复习教学中要深刻领悟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并能从地理视角分析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三农问题”这一热点,需要正确理解农业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农业区位选择原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等基本内涵,然后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的知识原理,分析评价某一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合理性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图6 环渤海经济圈略图能力训练: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1)图6中、两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别是 工业基地和 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在工业结构上的差异。(2)图6中A城市的特色工业是 ,试分析该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图6中B半岛上已初步形成了了济(南)青(岛)烟(台)成市群,对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巨大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