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342401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西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一、 选择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

2、制罗马贵族的特权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 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里写道: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的共性,也

3、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这一政策”是指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6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7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A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 B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商品

4、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8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9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社会政局动荡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10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

5、工业 D工场手工业11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第1 页12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 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13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

6、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14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5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16. 据

7、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17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18

8、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19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

9、好的经济基础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20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21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1978年所不伺的是:邓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既要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重建党和政府”的措施包括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A B C D22“分田到

10、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2页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

11、建立24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D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 二、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共52分)25.(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若子弟,

12、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3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26.(1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 (局部)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

13、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各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裁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等的研究成果(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晌。(7分)第3页(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4分)27.(10分) 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经济结构及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制定遵行这一客观规律的变化,就会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文明进步。请举一例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制度或活动,并用史实说明上述这一结论。(10分)28.(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