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166207994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 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 1 )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 )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于 1632 年撰写的 大教学论 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3 )从一门 规范学科的建立 ,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 德国 教育学家 赫尔巴特 1806 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 为标志。赫尔巴特本人被

2、视为 “ 传统教育派 ” 的代表;( 4 )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 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 增进人们知识和技 能, 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 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 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 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 教育、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

3、习的人;教育影响是 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 “ 中介 ” 的总和2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教育的领导权 ;(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受教育的权利 ;( 3 )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着教育目的 ;( 4 )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

4、量;( 3 )教 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1 )生产力水平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 教育结构的变化; (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4 )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1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 2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1 )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 )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

5、量; 3 )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 )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1 )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 3 )信息技术与教育: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1 )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 2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 2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

6、的理论1 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

7、其作用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1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2 )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1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 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1 )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2 )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 3

8、)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六、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2 教育目的的功能: 1. 导向功能; 2. 激励功能; 3. 评价功能; 4. 指导功能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

9、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二)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1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七、学校教育制

10、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1 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2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过程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戌学制:受美国教育制度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 (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成人中等学校等)、 高等教育 (大学和专门

11、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等)八、教师与学生(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统一性(二)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1 教师的素养:( 1 ) 学科专业素养 : 1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 3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 ) 教学专业素养 : 1 )具有先进教学理念; 2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 )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3 ) 道德素养 : 1 )热爱学生; 2 )热爱教育工作; 3 )自身的道德修养2 教师的专业发展(

12、 1 )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专业知识的拓展; 3 )专业能力的发展; 4 )专业自我的形成( 2 ) 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 : 1 )健全的专业情意; 2 )完备的专业知识; 3 )娴熟的专业技能( 3 )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 : 1 )任教前关注阶段; 2 )关注生存阶段; 3 )关注情景阶段; 4 )关注学生阶段(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强调 教师职业角色、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1 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2 )从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看,新课程要求 教师应该是

13、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3 )从 教学和课程的关系 看,新课程要求 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4 )从 学校和社区的关系 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 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 :( 1 )在对待 师生关系 上,新课程强调 尊重、赞赏 ;( 2 )在对待 教学关系 上,新课程强调 帮助、引导 ;( 3 )在 对待自我 上,新课程强调 反思 ;( 4 )在对待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 上,新课程强调 合作(四)学生的特点1. 学生是具有 主体性 的人; 2. 学生以系统 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 3. 学生 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已考)提倡促进每一位学

14、生的发展,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具体包括: 1. 树立 人本化的学生观 ; 2. 树立个 性化的学生观 ; 3. 树立 发展性的学生观( 六)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1 师生关系的意义 :( 1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授受 关系;( 2 )师生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3 )师生在 社会道德 上是 相互促进 的关系( 2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要求 :( 1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2 )建立教师威信;( 3 )善于同学生交往;( 4 )发扬教育民主3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 途径 :( 1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2 )通过课外活动;( 3 )通过校外活动4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 方法 :( 1 )转变学生角色;( 2 )转变教师角色;( 3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