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6014327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有感首钢劳动工资部李忠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在不断的更新,管理方法与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远程培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培训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的工具开展培训学习,即方便又省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随时上网浏览和学习,像看书、看电视一样,网上课件中图文并举、栩栩如声,而且网上还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的学习消化,效果真得不错。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通过首钢职工在线学习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潘的深刻剖析,包括曾国潘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如

2、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晚场善收等等典型事例及精辟哲理名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益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养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教材。曾国潘1932年考取秀才,28岁考进士,从此踏上仕途之路。在京十年间,他七次升迁十级,从翰林院庶吉士升至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后因母丧返乡守丧,恰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一支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至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近百年来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言“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对曾国藩推崇备至,称之为是

3、他一生学习的楷模。记得初识曾国潘还是年少时看太平天国连环画,后来插队时曾粗读过曾国潘传,受当时阶级斗争的影响,对其印象如当时多数人观点一样,他是一个封建士坤的代表、是清王朝的一个忠臣,是个卖、刽子手。再后来,尽管也看了一些介绍曾国潘生平的文章,对其人其事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仍属只了片语,不够全面和深刻。自从这次在首钢职工在线学习网上看过曾国潘从政为官方略后,一下子就吸引上了我,但是光看课件还是感到不过瘾,我又在学习的同时1从网上查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浏览,帮助学习和理解,对曾国潘有了进一步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使我受益非浅。纵观中国近代史,很少有人像曾国潘那样,所得评价天壤之别。敬佩与痛恨

4、,推崇与指责,同时集于一身。褒之者敬称其深谋远虑,沉稳持重,是国之栋梁。贬之者蔑视其老奸巨滑,深不可测,是官场中的老狐狸。如果摘掉有色眼镜,客观地评价曾国潘其人其事,不乏后世之人学习借鉴之处。那么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官运亨通之士,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值得世人如此推崇。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曾国潘十四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他知识渊博,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在理政方面,他提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仁政,主张严惩贪官污吏。在治军方面,他提出选将之道,诚为至要。在文化方面,他学术造诣颇深,著有经史百家杂钞。尤以曾文正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

5、大。在发展经济方面,他认为民以食为天,国计以丰年为瑞,要以重家为第一要务等。这些主张,多被当时的所采纳,并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的重要措施。他十分注重发现、使用和培养人才。只要确有特长,哪怕此人给他的印象不佳,甚至心存隔阂,他都不会以个人好恶决定取舍。所以,经他发现举荐的人才不可计数,大到总督、巡抚,小至管带、营哨等,这些人为清王朝的稳固与发展,立下了波汗马功劳。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曾国潘功不可没。三是百折不挠,临危不惧。曾国潘进京参加会试,两度名落孙山,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愈加努力,第三次终

6、于一试及第。他从二十九岁起开始记日记,持之以恒,直到临终去世的前一天。作为一介书生,他本不具备武将的优势,但却凭着顽强的意志,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统领湘军,以少胜多,镇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岳州九江、祁门被困等多次战役中,兵将士气不振,几乎是身陷绝地,但他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终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斗志,转危为安。四是虚怀若谷,心胸坦荡。左宗棠作为曾国潘的门生,曾因两人政见不和,产生隔阂,外人传闻他们之间有矛盾。但当李鸿章问曾国潘谁是当2今第一人时,曾国潘却说左宗棠雄才大略,为人耿直,清正廉洁第一人非他莫属。李鸿章大感不解。曾国潘解释到两人政见不同属个人问题,人才仍国

7、家大事。曾国潘在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期间,曾与江西巡抚沈保桢因百金分配问题上发生争执。虽然主要责任不在自己,但事后曾国潘还是主动反省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失误。正因为他襟怀坦荡,易于合作共事,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五是严于律已,勤俭廉明。曾国潘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要求都非常严。他告戒家人读书要讲究“志学恒”有志则不甘下流,有知识则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在他的教育下其子都非常出色,其中长子曾纪泽靠自学精通英语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近百年来,对曾国潘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褒扬者有之,责骂者也不乏其人。历史是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

8、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看主流。对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更应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简单片面地全盘否定或肯定都是不客观的,也不符合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曾国潘从政为官之道是经典的人生大全。他一生纵横天下,挑战自我,能困难踩在脚下,除了目标明确之外,更擅长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他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善待上司、同僚与下属,保持居官不败,晚场善收以及鉴人之法,用人之术等成功的从政为官之道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榜样。首钢正处在压产搬迁、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正需要上下团结,集中众人持之以恒智慧成就大事吗。作为一名机关管理人员不更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吗。第

9、二篇:学习曾国藩有感曾国藩其人其事今天我们借这次学习的机会,来共同了解一下曾国藩这个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是中华多年来,最典型的儒家士大夫,是中国“士”的代表人物,我认为古代士大夫中,能与之并肩的只有诸葛亮、王守仁等少数几个人,是信合型人才。曾国藩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这次学习我只讲一个大概,给大家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大家谅解,批评指正。曾氏一族居于江西,到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竞希,才迁居到湖南湘乡白杨坪。以务农为生,生活勉强糊口。曾竞希非常渴望后人

10、成读书人,通过科举光宗耀祖。就把儿子曾玉屏,也就是曾国藩的祖父送到私塾读书,但曾玉屏很贪玩,学习一塌糊涂,年龄稍大一点,游手好闲,整天在外混吃混喝。这样一直到他三十多岁,他的父亲曾竞希去世,他还是不务正业,生活每况愈下,越来越穷。有一天傍晚,在镇上穷疯一天的曾玉屏骑马回家。路上遇到一个妇女在教育孩子,指着他说: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会像这个骑马人一样是一个败家子,永远被人瞧不起。这句话像一道霹雳惊醒了曾玉屏。他本来就是有骨气的人,被人讥笑后,扭头到镇上把马卖了。然后,领着媳妇儿子上山开荒种田,三年都没有回村里,在山上种田养鱼,家境日渐好转。十几年后,曾玉屏以自己刚正,勤奋,精明能干赢得了白杨坪

11、的尊重,成了白杨坪乃至周围几里的中心人物。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治家极严,制定了一套家规,又称“八大家诀”,分别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要求家人早起,打扫卫生,与邻为善,读书明理,种菜,养鱼,喂猪,对祖宗祭祀要虔诚。同时,要求家人不准与六种人来往:算卦的、看风水的、道士、和尚、游手好闲的人来往。一个不识多少字的山野村夫,有这样的见的也是很少的。祖父曾玉屏的言传身教对曾国藩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在言谈和家信中,对祖父曾玉屏非常崇敬,多次说自己能力不如祖父星冈公。在以后的生活中,曾国藩多以曾玉屏为榜样。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天资较差,一共参加17次乡试,直到42岁时才考个秀才。在他44岁时,曾国藩

12、已经是举人了。曾麟书看到自己远远不如儿子,就放弃了科举考试,安心在家当了教书先生。但曾麟书是一个非常明事理,非常有远见的人。对曾国藩的读书非常支持。曾国藩15岁以前一直随父亲读书,曾麟书对儿子曾国藩要求非常严格。曾国藩在9岁就学完了五经,15岁时文章、诗词已经很有功底了。为了让曾国藩受到更好的教育。在曾国藩16岁时,又送他到衡阳著名的汪觉庵处学八股文。在曾国藩24岁时,又送他到省府岳麓书院读书。这样的见识在落后的山区是非常罕见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在学界久负盛名。历代许多著名的大儒、学者都曾在此办班讲学,用现在来比,就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像我们熟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13、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明朝顾宪成为岳麓书院提的门联。当时的主讲是嘉庆四年进士欧阳厚钧,因厌倦官场,辞官回乡教书,是当时清朝知名的名师,曾国藩在此系统学习了儒家经典,掌握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还有一件事可以反映出父亲曾麟书的远见卓识。1836年,曾国藩26岁,会试不第。在返回家乡的路上,在经过江苏睢宁时,盘缠用光了,就到同乡又是父亲曾麟书的同窗好友易作梅处借来白银一百两,这在当时是个很大数目,至少能摆一百桌像样的酒席,但是在路过金陵(现在的南京)时,在书肆,他看中一部二十三史,但价钱是一百两,他非常喜爱,就用借来的钱买下了二十三史,把随身带的衣服送到当铺,换来钱,雇了辆驴车把书拉回了家。曾麟

14、书不但没有责怪儿子,反而非常高兴,认为儿子做的很对。这笔借款一直过了七八年才还上。曾国藩5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层层严酷的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京年中,曾国藩十年内七次被提拔。37岁已经是正二品了,这件事在大清一朝是唯一的。曾国藩提拔的这么快,一方面跟老师穆彰阿的扶持有关,但根本上是曾国藩是个人才,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上去的。曾国藩在京期间,拜当时大儒、大学问家唐鉴,著名理学家倭仁为师,发奋苦读先贤大家的书籍,重点学习了朱熹著作,诸子百家,二十三史,韩愈,欧阳修,李白,杜甫等人的文集,也读了许多治理国家的实用之书。如:兵书、地理、

15、水利、农田等方面的书籍,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大事做准备。当时,曾国藩在文人云集的北京城已有很大名气,每一篇文章、诗作面世后,便有很多人争相传抄,争相阅读。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桂平爆发,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岳州,占汉阳,进武昌,锋芒势不可挡。朝廷连续派几路大军围剿都失败了。这时曾国藩正丁忧在家。朝廷下旨,让所有在籍官员在家乡办团练。1852年1月21日,一共有45位在籍大臣受命为团练大臣。曾国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山协助湖南巡府张亮基办团练的。曾国藩挑选军官主要以读书人为主,条件有五方面,一人品端正,二会治军,三不怕死,四不急名利,五能吃苦。士兵多选山村朴实的

16、农民要求质朴,身体健康。无论将官还是士兵都必须忠义血性。曾国藩的湘军是受了明朝戚继光的戚家军影响的,除亲兵外,他只选将官,由将官选营官,由营官选士兵,并且一营的士兵只准来自一个地方,士兵与士兵之间,士兵与营官之间多是亲戚、朋友、同学。实际上这样的部队是曾国藩的私人武装。全军只听令于曾国藩一人。为便于管理,曾国藩又制定了一整套奖惩,教育,纪律,创作了爱民歌军歌。(这首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型)。同时,曾国藩非常善于抓思想工作,经常训导教育士兵,鼓舞士气。曾国藩一直提倡精兵,湘军士兵的工资是绿营兵(即国家正规军)工资的6倍。所以将士团结,杀敌奋勇。曾国藩领导湘军一共和太平军打了年。期间有三个经典,一是发布讨粤匪檄文,其中有一句“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且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所痛哭于九原”。在道义上打中了“太平天国”的七寸。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