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

上传人:379****76 文档编号:166010147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XX秋)(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意境。三、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实物展示台,录屏软喀秋莎,录播教室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师导语: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五首诗,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朗诵,边读边想都写了哪几个季节?描

2、写了什么生活场景?多媒体出示关于“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里的各一首古诗,图文并茂,师生共同朗读(ppt出示)。2、师提问:五首诗各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色?适时师说“早春”的含义,引导学生说说“晚春”的含义。(随即板书:四时);追问都是写什么生活的场景?(随即板书:田园);每首诗的题目最后都有两个字 随即板书:杂兴,表示意思就是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相当于平常我们读到的诗歌中的“无题”,只是诗人有感而发,即兴记下;这几首诗的作者都是谁?随即板书:宋范成大 3、出示课图片:介绍作者范成大就是一位田园诗人,他在六十一岁时,在江苏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

3、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二、自由读诗文。1、要求正确流利地读出诗的节奏。2、多媒体出示带节奏的诗,用多种形式朗读:师范读-指明读-集体拍手读。三、看图学文。1、出示多媒体图片:仔细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图中内容是表现的哪句诗?2、引导学生用诗中的词语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耘田绩麻 童孙-学种瓜 四、合作学习诗文,小组汇报。1、每组四人(每桌放一张作业纸),其中两人负责前两句的字词含义及诗句含义;另外两人负

4、责后两句的字词含义及诗句含义。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评价。2、师问词意,生开火车回答巩固。(1)前两句字词:昼-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2)句子含义: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3)后两句字词: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耕织-耕田织布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有阴凉处 (4)句子含义: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过渡语:大家合作学习很出色,现在再来考考你们的想象力吧。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想象一二句农民除了“耕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插秧、收割

5、、犁地、积肥)3、拓展:改编一二句诗。你能模仿老师也编一句七言诗吗?师随即编诗:昼出插秧夜缝衣,指明模仿编一句诗,评价。此时是什么景象?(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想象见此情景你想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那就用上这些词根据第二句诗再编一句夸夸这些农民吧。4、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想:不懂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板书:农民一家辛勤劳动)再想:这两句表现孩子那么天真可爱,是为了衬托出谁?表现田园生活怎么样?(衬托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板书:田园生活的美好)

6、5、拓展作诗: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孩子?用几个词夸夸他们吧。随即课出示:天真、爱劳动、不怕苦、懂事请你用上这些词做两句七言诗夸夸孩子们,表达你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6、师说诗原句,生接龙说出改编的诗。,7、放声集体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六、引读,总结。1、师说诗意,生跟读诗句。(可将诗句打乱顺序说诗意)面对昼夜都辛勤劳动的农民,你怎么能不赞美他们?面对村庄儿女各有各的本事,你怎么能不赞美他们?(生接读一二句两遍)面对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你怎么能不喜欢他们?面对不怕苦爱劳动的孩子们你怎么能不喜欢他们?(生接读三四句两遍)2、回忆小结学习方法:解题意、知作者、知背景、解词意、明句

7、意、想意境、悟诗情。3、拓展: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浅显,富有泥土气息。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让我们再次伴着莫扎特优美的“田园交响曲”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4、总结: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如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等,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将来也能成为象宋代范成大这样的田园诗人。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村庄儿女-耘田绩麻 童孙-学种瓜 农民一家辛勤劳动 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

8、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接到上课任务后,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

9、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二 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

10、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 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三、仿创训练: 融入一个“写”的环节,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