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

上传人:379****76 文档编号:166010032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脚踏实地沉着备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能力提升考试,接下来是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3分)阡陌交通( ) 惟吾德馨( ) 黄发垂髫( )濯清涟( ) 陶后鲜有闻( )2.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晋/陶渊明/独爱菊3.默写杜甫春望一诗。(4分)4.问题探究。(6分)你怎样理解陶渊明在桃花

2、源记中虚构“世外桃源”的用意?根据爱莲说中关于“莲”的描写,分析“莲”的象征意义。二、文言文阅读(60分)(一)(12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3、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5.第一段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分)6.从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是( )。(2分)A.暮春落花时节B.深秋时节,百花凋谢之时C.冬末春初时节D.夏天水涨之时7.第二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一句也显示了这一内容?(2分)8.源中人“率妻子邑人来

4、此绝境”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9.“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什么?(2分)10.桃花源人听了捕鱼人的话,为什么“皆叹惋”?(2分)(二)(14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陋室铭的作者是 , 朝人。(2分)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以调素琴( )无案牍之劳形( )1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与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2分)A.忘路之远近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水陆草木之花 D.处处志之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孔子云:何陋之有?1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6.请用原句写出本文的主旨,并说明本文是通过设喻来突出主旨的。(2分)(三)(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文中的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

6、莲的高尚品质。(2分)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可爱者甚蕃(多)濯清涟而不妖(洗涤)亭亭净植(种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陶后鲜有闻(新鲜)宜乎众矣(适合)A. B. C. D.19.翻译句子。(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本文作者是 朝的 家 。(2分)2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作者讥讽了 的世态。(2分)(四)(9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

7、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2.文中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 ;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 。(2分)23.用“/标出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2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4.用“”将这段文字分成三层,并概括各层的主要意思。(3分)25.试分析苏黄二人和佛印的不同性格或心情。(2分)苏黄: 佛印:(五)(8分)岱宗夫?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6.将横线上的诗句补写完整。(2分)27.解释诗中加点的词语。(2分)阴阳:

8、 眦: 会: 凌:28.将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两句诗译成现代汉语。(2分)29.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六)(7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0.解释下列词语。(2分)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31.用原文回答问题。(3分)描写兵役之苛酷的诗句:描写战争

9、之惨烈的诗句: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诗句:32.“妇人”的致词可分三层,请写出三层的大意。(2分)三、写作(25分)33.将杜甫的石壕吏改写为一篇记叙文。要求:尊重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要情节;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字数不少于500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答案:一、1.qinmòxn;tiáo;zhuóxin2.A3.略 4.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当时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

10、品质。二、(一)5.景色优美,带有神秘色彩。6.A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避秦时乱 9.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也暗示外人是找不到桃花源的。10.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二)11.刘禹锡;唐12.出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调弄,这里指弹(琴)。官府的公文。13.B1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1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以“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作比喻,突出了品德高尚的重要性。(三)17.“莲,花之君子者也”18.C19.对于莲花的喜爱,

11、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0.宋;哲学;周敦颐21.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追逐名利(四)22.中峨冠而多髯者;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4.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第一层:总述船头上的三个人。第二层:说明苏黄共阅手卷。第三层:介绍佛印的神态动作。25.儒雅;放旷(五)26.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27.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岸 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岸; 眦:眼眶; 会:等到;凌:登上28.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集中于秦山了,泰山很高,因而山的北面和南面明间不一样,山北昏而山南晓。29.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六)30.信;刚;完结;再31.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2.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三、33.略看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提升卷的还看了: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测试卷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测试题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卷4.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业本参考答案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