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5982623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京津)(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A

2、【解析】【详解】A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的反应为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D湿法炼铜发生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D正确;答案选A。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HClO属于酸B. 纯碱属于碱C. CO2属于氧化物D. 液氯属于单质【答案】B【解析】【详解】AHClO溶于水电离出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A正确;B纯碱是碳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

3、成,属于盐,不属于碱,B错误;CC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C正确;D液氯是由一种元素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正确;答案选B。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B. K2SO4C. MgCl2溶液D. KCl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据此解答。【详解】ACu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选;BK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B选;CMgCl2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不选;DKCl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选;答案选B。4. 当光束通

4、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 蔗糖溶液B. 氯化钠溶液C. Fe(OH)3胶体D. NaOH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 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不选A ; B. 氯化钠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不选B; C. 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C; D. NaOH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不选D。5. 做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的这种物质是A. NaOHB. NaClC. CaOD. 【答案】D【解析】【详解】发酵面团含有酸性物质,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

5、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所加物质应可生成气体,题中只有碳酸钠符合,而NaOH、NaCl、CaO都不与酸反应生成气体,D正确;答案选D。6.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 CuCl2B. FeCl2C. HClD. AlCl3【答案】B【解析】【详解】ACu在Cl2中加热生成CuCl2,A不符题意;BFe在Cl2中加热生成FeCl3,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不到FeCl2,B符题意;C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C不符题意;DAl在Cl2中加热生成AlCl3,D不符题意。答案选B。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e的摩尔质量是56 gB. 1molNH3中含有1 mol 氮和3

6、 mol氢C. 0.012kg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D. 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C【解析】【详解】A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其摩尔质量是56 g/mol,A错误;B应该是1molNH3中含有1 mol N和3 molH,用mol计量微观粒子时一般用化学式表示,B错误;C0.012kg12C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正确;D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标况下水不是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是22.4L,D错误;答案选C。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B. 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7、. 燃烧一定伴有发光D. 燃烧一定放热【答案】A【解析】【分析】任何发光发热剧烈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据此解答。【详解】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故A错误;B.燃烧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因此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故C正确;D.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答案:A。9.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Na+、Mg2+、Cl-、NOB. K+、NH、OH-、HCOC. Na+、Ca2+、CO 、NOD. K+、Ba2+、SO、Cl-【答案】A【解析】【详解】ANa+、Mg2+、Cl-、NO溶液中

8、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选;B在溶液中OH-与NH、HCO均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C在溶液中Ca2+、CO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D在溶液中Ba2+、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答案选A。10. 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B.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C.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D.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故A错误;B钠与水反

9、应生成氢气,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均反应产生氧气,因此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故B正确;C氯气有毒,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氯气泄漏的时候,应该迎风并向高处跑才可以防止中毒,故C正确;D闻气体的味道时,应使用招气入鼻法,即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D正确;故答案选A。11. 下列关于Na2O、Na2O2的比较,正确的是()A. 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 Na2O2、Na2O都是可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C. 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Na2O2与水反应时,1 mol Na2O2转移2 mol

10、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过氧化钠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氧气,故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而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中的氧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为中的氧为0价,而碳酸钠中的氧为-2价,二氧化碳中氧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和水,反应如图,可知过氧化钠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每1mol过氧化钠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C。【点睛】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过

11、氧化钠中的氧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这是判断电子转移数目的关键。1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9g H2O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5NAB. 常温常压下,22.4LCH4的分子数NAC. 14 g N2含有原子数为0.5NAD. 1 mol FeCl3完全转化为Fe(OH)3胶体后生成NA个胶体粒子【答案】A【解析】【详解】A9g H2O的物质的量是9g18g/mol0.5mol,1分子水含有10个电子,则其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5NA,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22.4LCH4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含分子数不

12、是NA,B错误;C14 g N2的物质的量是14g28g/mol0.5mol,1分子氮气含有2个氮原子,其中含有原子数为NA,C错误;D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且铁离子水解可逆,因此1 mol FeCl3完全转化为Fe(OH)3胶体后生成的胶体粒子数小于NA个,D错误;答案选A。13. 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 Mg(OH)2和盐酸;Mg(OH)2和CH3COOHB. BaCl2和NaHSO4;Ba(OH)2和NaHSO4C. NaHCO3和HCl;Na2CO3和H2SO4D. NaHCO3(过量)和Ca(OH)2;Ca(HCO3)2和NaOH(过量)【答案

13、】D【解析】【详解】AMg(OH)2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Mg(OH)2和CH3CO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CH3COOHMg2+2CH3COO+2H2O,A不符合;BBaCl2和NaH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Ba(OH)2和NaH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Ba2+H+SOBaSO4+H2O或2OH+Ba2+2H+SOBaSO4+2H2O,B不符合;CNaHCO3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Na2CO3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C不符合;DNaHCO3(过量

14、)和Ca(OH)2以及Ca(HCO3)2和NaOH(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表示为2HCO+2OH+Ca2CaCO3+CO+2H2O,D符合;答案选D。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 2H+=CO2 H2O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CaCO3H2OC 钠与水反应:Na + H2O = Na+ + OH- + H2D. 稀盐酸与过量氨水反应:H+NH3H2O=NHH2O【答案】D【解析】【详解】A碳酸钙难溶,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 H2O,A错误;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5、Ca2COCaCO3,B错误;C没有配平,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C错误;D稀盐酸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H+NH3H2ONHH2O,D正确;答案选D。15. 下列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BaCl2稀溶液C. 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答案】D【解析】【详解】A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鉴别,故A不选;BNa2CO3与BaCl2稀溶液作用产生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