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

上传人:我****5 文档编号:165978237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声现象2019-2020年真题(word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精品文档*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2019-2020年中考物理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020四川省成都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A.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不能传递信息二、声音的特性的辨识1.(2020安徽)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越高。2.(2020贵州省黔南州)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

2、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进行判断的。3.(2020江苏省泰州市)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会发生变化。4.(2020河南省)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频率为 256Hz 的A 音叉和频率为 440Hz 的B 音叉中_ (选填“A”或 “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5.(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

3、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6.(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7.(2019海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三、声音计算1.(2019安徽,2,2分)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 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m/s。四、超

4、声波与次声波1.(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3.(2019甘肃武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

5、声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 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六、声音的综合1.(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B. “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2.(2020山东省济宁市)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

6、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实验: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 B. C. D. 5.(2020江苏省连云港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B.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 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6.(2020湖南省常德市)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振动越

7、快音调越高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7.(2020贵州省黔西南州)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B. 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C. 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D. 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8.(2019苏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

8、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9.(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10.(2019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真空可以传声;C“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11.(2019苏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12

9、.(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3.(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4.(2019甘肃武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

10、声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15.(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与解析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020四川省成都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A.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不能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11、,故A错误;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D错误。故选C。二、声音的特性的辨识1.(2020安徽)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_越高。【答案】音调【解析】每个音叉振动时都有其发声的固有频率,即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此数值越大,表示敲击时音叉振动频率越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2020贵州省黔南州)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

12、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进行判断的。【答案】 (1). 响度 (2). 传播 (3). 音色【解析】1轻声说明声音很小,即声音的响度小。2声音的响度小,传播距离短。3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特点都不一样,能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判断。3.(2020江苏省泰州市)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会发生变化。【答案】 (1). 振动 (2). 响度【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

13、的声音是由衣架的振动产生的。2 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4.(2020河南省)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频率为 256Hz 的A 音叉和频率为 440Hz 的B 音叉中_ (选填“A”或 “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答案】 (1). 振动 (2). B【解析】1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音叉声音的音调比A音叉音调高。5.(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

14、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答案】A。【解析】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这里说到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跟女高音、男低音的情况类似,所以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应选A。6.(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三特性,属于简单题。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所以选A。7.(2019海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答案】C。【解析】“轻声说话”实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