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5661841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专业 成本会计 具体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程 教 案成本会计 课程教案第一章 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了解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为成本的概念,费用的分类;难点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教学内容】(成本计算的正确与否,对于确定企业利润,评价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至关重要。要准确地计算成本,就必须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员理解制造业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了解费用的分类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后面相关章节的成本核算具体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课时】本章课堂教学课时6课时 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

2、作用一、成本的经济实质商品价值: W=c+v+m c: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物化劳动 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活劳动定义: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二、成本的作用(一)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价值尺度(二) 成本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天然界线(三) 成本是反映经济管理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四)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本依据(五) 成本是企业决策的必要信息(六) 成本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一、工业企业各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成本会计对象1、生产准备环节的成本费用2、生产环节中所发生的各种价值耗费和产品生产成本3、销售环节所发生的

3、销售费用二、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法规所确定的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1、生产的准备环节的物资采购成本、固定资产购置成本、在建工程成本。按照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它们均是分别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2、生产环节中的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这是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对象。3、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1)财务费用主要发生在生产经营准备环节,但也可能发生在其它环节;(2)销售费用主要发生在销售环节,但也可能发生在售后环节;(3)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薪酬、固定资产折旧、工会经费、

4、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等。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中所发生的全部管理费用,统一进行核算。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4、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上述以外的其它成本、费用。对于其它行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对象的内容,可参照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的内容类推,一般也包括采购与购置成本、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三个组成部分。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一、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具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双重属性,它既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会计的职能一脉相承,既具有反映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及考评等一系列派生职能。(一)成本会计的基本

5、职能1、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反映是成本会计的首要和最基本的职能。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核心是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依据经济学的价值补偿理论,按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计算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支出和成本状况,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的固有功能。2、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成本会计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整理、记录和计算成本的同时,能够对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

6、即时监察,了解和掌握情况,督促其合理合法开支,有效使用。 成本会计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成本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相辅相成。(二)成本会计的派生职能1、成本会计的预测与决策职能2、成本会计的计划与控制职能3、成本会计的检查、分析、考核与评价职能二、成本会计的任务(一) 进行成本核算,及时提供真实、有用、正确的成本信息(二) 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监督,实施过程控制,促进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三)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或预算,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四)进行成本考核,开展成本分析,探求成本规律,寻求降低成本的新途径第四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

7、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1、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2、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的界限4、各种产品的费用的界限5、同一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一)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二)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三)成本定额管理(四)内部结算价格第五节 费用的分类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三、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主要类别: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费用 7、税金 8、其他费用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

8、类工业企业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1、生产费用。制造业企业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三)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1、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1)间接生产费用(2)直接生产费用2、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1)直接计入费用(2)间接计入费用3、按生产费用与产量的关系(成本习性)分类(1)变动成本(变动费用)(2)固定成本(固定费用)4、按生产费用是否可控分类(1)可控成本(2)不可控成本第六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9、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涉及的内容多,按照不同的工艺过程和不同的成本管理要求,采取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应遵循一个基本程序。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一)“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

10、为进行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转出的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的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辅助生产成本应按辅助生产车间和生产的产品、劳务分设明细账,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二) “制造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

11、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 “销售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销售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 “管理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

12、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没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

13、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五) “财务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财务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财务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六)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借方登记实际支

14、付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第七节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要充分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完成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必须做好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进行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必须在做好各项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上,主要抓好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内部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的确定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要与经济与技术工艺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将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在广泛的员工基础之上二、成本会计机构(一)成本会计

15、机构的设置1、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要与企业的规模和管理体制相适应2、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分工要明确、具体。 3、精简、高效,符合内部牵制原理的要求 (二)成本核算方式1、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把企业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行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各车间、部门一般不单设成本会计机构,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成本员;成本员只填制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在对其进行初步审核和整理后报送厂部成本会计机构,为其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原始资料;成本核算的各种主要工作,包括成本会计凭证的审核和整理、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等,都集中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来完成。集中核算方式的特点,是各车间、部门的有关成本、费用的原始资料都集中在厂部成本会计机构。其优点是便于了解全厂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费用信息,掌握全厂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有利于监督和控制全厂的成本费用。同时,还可减少成本会计人员和工作层次,节约管理费用。缺点,是不便于开展责任成本核算,不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加成本管理的积极性。2、分散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