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47496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抄本是怎能样炼成的(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龙抄本”是怎样炼成的一、 抄书匠刘国龙和“龙抄本”刘国龙是北京市华声报社一个搞行政工作的普通退役军人、退休老人,1935 年 6 月生,仅有初中学历。二十多年前,他大病初愈后,用练习书法来养生健身。从那以后,二十多年来,他不避寒暑,不休假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每天坚持七、八个小时伏案写毛笔字,用工整的小楷抄写中国古典小说、中国现代纪实文学、中国传统的蒙学读物等。截止 2011 年年底,他抄写的总字数已超过 1200 万字。1995 年, 刘国龙抄本红楼梦由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 年,刘国龙的四部中国古典小说抄本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龙抄本”因而出世扬名。1995 年,北京旅游局为

2、了开发高端旅游文化产品,决定出资,由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刘国龙抄本红楼梦线装本出版发行了。早在五年前,即 1990 年,刘国龙已抄完了红楼梦全书(一抄) ,但是当时抄写比较随意,前半部是用简化字,后半部则用繁体字,抄后又没有严格的校对,显然是不能出版的。为了保证出版的高质量,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刘国龙用五年时间重抄红楼梦 ,认真用繁体字抄写,并精心校对之后,经友人推介,分别送启功和端木蕻良二位大师审视,并请求他们题签和写序,二位大师对刘国龙抄本是慧眼识真,分别惠然应求。启功大师的题签是:“刘国龙抄本红楼梦” 。这就是“龙抄本”最初的名称。2又过了五年,到了 2001 年。这五年,刘国龙

3、严格按照出版的要求,马不停蹄的连续抄完了金瓶梅词话 、 水浒传 、 西游记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三抄)等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这个系列中的后四部。大师季羡林在看了刘国龙抄本系列的大部分原稿后,欣然同意为这个抄本系列写序言,他主动约刘国龙见面、交谈,听取意见。刘国龙对季老说:“把我的名字写在这些名著名称的前面,对前人有失恭敬。我想改为龙抄本中国古典小说 ,这就可以去掉我的名字,而赋予更深更广的义意了。 ”季老听了,立即高兴地说:“叫龙抄本好!”季老赞成并写序,出版社和报刊相呼应, “龙抄本”这个专用名词就传播得更远更广了。值得庆幸的是,2001 年龙抄本系列出版前,还分别

4、得到李锐、赵朴初、南怀瑾、季羡林、尹瘦石、王十川等耄耋大学者们的写序、题签、画像和治印。这么多世纪老人不约而同地为“龙抄本”锦上添花,这在我国文苑出版史上,是一件空前绝后的盛事。又过了 10 年,到了 2011 年,刘国龙已经 76 岁了。这 10 年,他没有丝毫的退意,依然是精神抖擞,马不停蹄地在抄写,现在他的“龙抄本”又有了新的内容更丰富的含义。可称之为:龙抄本中国古典小说系列 龙抄本现代纪实文学系列 龙抄本中国古代蒙学和其他系列 。 “龙抄本”竟然成了三个系列的十几部中外名著庞然大物了!可见刘国龙为锻造“龙抄本”付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劳动。最近,国龙给我一个抄写清单,清单上详尽地列出他二十多

5、年3来抄写的中国古今名著的名目,总字数已超过 1200 万字。他抄写得工工整整的手稿,码起来已有二米多高了。在中国用小楷抄书的历史上,有记载的是明代嘉靖年间,皇帝下令组织人抄写永乐大典 。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组织人抄写四库全书 。抄写时间都没超过十年,个人抄写的数量没超过 30 万字。而民间抄写名著的虽然不乏其人, 红楼梦成书时,是禁书,各式各样的手抄本在民间流传甚多,但大多是数人合抄,一人抄成这百万字的红楼梦几乎没有,也没有留传下来。像刘国龙这样,一个人持续二十年,抄写逾千万字,而且已经出版多部,这是一个创历史的惊人纪录。南北朝的智永法师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写小楷的大家,

6、出家在寺院里,三十多年闭门不出,潜心苦练小楷书法,仅写秃的毛笔就有五大筐,寺院后有一座“笔冢” ,是专门埋葬写秃的毛笔。智永以抄写千字文800 多篇的美誉而传于后世。最近这几年来,国龙就时时以智永为榜样,每天抄写一篇千字文 。现在他终于也抄写了千字文800 多篇。国龙似登上了又一个小山峰!他喜悦之际,凝成两句诗:“千笔秃锋羞自争,墨染金水三西红。 ”这是说他二十多年来,抄写金(瓶梅词话)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等名著,已写秃了千支毛笔,把这个成绩拿来显耀,真是让人见笑了。其实,这是一种很自豪的心情。“龙抄本”是我国文苑出版界的一个崭新的品牌。它的内容还在不断的

7、丰富,今后还会陆续出版。 “龙抄本”是把中国古今文学名4著同中国传统小楷书法结合的艺术精品。在印刷术和电脑发达的现代,中国传统的实用小楷书法,越来越少见,越来越弥足珍贵。而“龙抄本”的产生,既具有很强的实用阅读的功能,又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它的重要特征是:一是以中华传世名著为载体,来展示中华传统小楷书法的刚劲、灵动、优雅之美。这是把文学和书法两种艺术有机的结合为一体的方法。人们在阅读“龙抄本”时,能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得到双重的艺术享受。刘国龙的小楷既有继承又有发扬,既有古风又有个性,因而受到许多耄耋大学者的青睐和赞赏。这也说明“龙抄本”是当代的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二是“龙抄本”一律

8、用繁体字写成,充分表现了国龙对中国传统汉字的崇敬和坚持。他认为:中国传统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他这种坚持是有深远的意义的。三是校勘精细准确。国龙选择抄写底本尤其重视专家的意见,还特别注意搜集和比较各种版本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抄写前后都认真做到校对、比较、选择和勘误,使错误率减少到万分之一以下。国龙认为:“抄写古今文学名著,只有抄真实,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使抄本具有真正的实用阅读和珍藏的功能。 ”“龙抄本系列”出版后,曾采取“百元沽一错”的措施,而且确实兑现了对指出错误者给予奖励的承诺。“龙抄本”是我国文化繁荣的百花园中的一朵绽开的奇葩

9、,它表明通过各种形式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有着极大的潜力!5二、 厚德载物,孤愤独发 锻造龙抄本的源动力 用毛笔写小楷,抄中国古今名著,是每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做的,但是要像刘国龙那样,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在抄写数量上,创历史惊人纪录,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使抄写错误率在万分之一以下。这不仅要求抄写者有惊人的毅力和高度的历史责任心,还要有一个高度负责的和高水平的校勘团队来配合,所以,一般人是难以达到的。这就是厚德载物的道理,厚德者,方能创造奇迹。刘国龙的厚德,表现在他经历了太多的人世沧桑,饱尝了太多的人间苦难,在困苦的环境中,他磨励了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他身上积蓄了极大的潜能。在

10、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下,终于表现出强烈的反弹和孤愤独发的强势,推动他去创造人间奇迹。同时,他的人品和他的行动又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和支持,很自然的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得道多助”的团队。中国有句俗话说:字如其人。 “龙抄本”所包含的确确实实的是国龙和支持他的团队的高尚人品和精神。1935 年 6 月,国龙出身在天津武清县一个富裕的耕读农家,家有 300 亩地,30 多口人,自耕为主,常年雇 1-2 个长工,农忙时全家男女老少都参加劳动,还要雇短工多人。同时在附近的大中城市又开办工商企业。这样的农耕之家从经济上看是农工商相结合,并且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经济,而不是封建的经济。从文化上看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和

11、外来的现代文化相结合。这样的农耕之家是当时农村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但是后来因为推行所谓的6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导致这样千千万万的农耕家庭的迅速衰败和破灭,也是整个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衰退的一个缩影。国龙的祖父刘文焕是个中医,常年免费给乡民治病,还赠送自制草药,人品医德皆获乡民称道。国龙的二爷是前清秀才,尤善书法,在乡间教书,许多乡民是他的学生。国龙和堂弟刘福柱从五六岁起,就在二爷的严格训练下,学习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 弟子规等中国传统蒙学,并练就了中国书法的“童子功” 。国龙的父辈是三兄弟,老大和老三在家务农,国龙的父亲刘志清行二,是个实业家,早年在武清师范毕业,在江西当

12、过几年县的禁烟科长和硝矿局长,辞职后与朋友合资在天津办工商企业。他创办的天津鱼首火柴公司,在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的天津地区,打破了日本玉手火柴的市场独家垄断,在天津民族工业史上有“鱼首和玉手之争”的一段佳话。北京火柴厂的前身道济火柴厂是用他的资金创办起来的。他乐善好施,每逢节假日回乡,总要带一些棉衣、火柴、煤油等物品,给贫困户送温暖。抗日时期,他冒着危险积极支持抗日活动。后来到台湾,白手起家办实业,颇有成效。他出资创建河北武清同乡会和多次资助台湾的贫困出国留学生,勉励他们勤奋学习。1975 年他还扩大投资到非洲大陆。1976 年突然病逝台湾前,他把全部资产都捐献给台湾的社会公益事业,没给自己儿女

13、留一分钱。国龙在这个家中属孙辈,按大排行共有兄弟 10 人,国龙排第 8。在这样的家庭里,国龙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情弱者、乐善好施、重义7轻利的中华美德的教育。生长在这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是很幸运的。幼年的国龙在这里打下人生成长的良好根基。 但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国龙和家人陷入困境长达三十多年,最后这个大家庭遭到完全衰败命运。困境之一,是遭受战争之难。八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的内战又开始了,1947 年战争波及到河北、天津一带,国龙一家为躲避战祸,家中男人大多逃亡北京,只留一些妇幼在农村。于是一个大个家庭就破裂了,农业生产也因此停

14、顿。首先遭难的是祖父,因其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1949 年病逝北京。国龙的父亲刘志清,慑于共产党暴力革命的压力,只身逃离,先是逗留天津、上海、海南等地,最后落足台湾。困境之二,是在土地改革和镇反运动中遭受灭顶之灾。1950年武清县开始了土改和镇反运动,留在农村的女眷有国龙的大娘、老婶、继母、大嫂、四嫂还有国龙的未成年的弟妹数人。这些人全被扫地出门,关到村外一个破庙里。家里的全部财产,包括土地、宅院和宅内的所有浮财全都被没收,唯有祖父的大量线装书无人问津,散落在宅院内各处,有的一炬了之。在此时,大哥国玺、四哥国荣因惦记女眷,偷偷回家探视,被土改领导小组认定是“企图反攻倒算” 。大哥一听连夜逃回

15、北京。四哥年仅 25 岁,自恃没干过坏事,又不放心正在坐月子的四嫂,不忍离家,结果当晚被逮捕,第二天一大早,在县城东门被枪毙了。以后听说是为了凑够指标,才无辜被杀。四哥一死,四嫂痛苦万分,无法呆在家乡,到北京打工,8又被认为是反革命家属,无单位敢留用,无奈只得抱着孩子走西口去了(到西部边远地区投奔亲友) 。接着国龙的继母因土改分配的耕地离家十多里远,劳动异常辛苦,一年后吐血而死,其女儿送给了别人,儿子由已出嫁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收留。困境之三,是遭受文化大革命扫荡之灾。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国龙一家按阶级划分政策,属地主资本家之列,土改时己被剥夺得一无所有了,三十年后,

16、因为“人还在,心不死” ,自然是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对象。首先遭难的是国龙的祖母,当时已 84 岁,但仍不能逃脱被揪斗的厄运,在一些 11-12 岁的小学生造反组织的批斗会上,被戴上地主婆帽子,还遭到毒打,祖母觉得生不如死,于是绝食几天之后死亡。与此同时,国龙的大伯一家,老叔一家,大舅一家,也统统被赶出北京回到老家。大伯回家时,已是古稀之年,回到武清县家中第二天又被批斗,被打得直不起身,几天后就被折腾而死,死后卷个席子就掩埋了。国龙的姥姥是年逾 80 的人,是让人背着回乡的,回乡不久也被折腾死了,也是被卷席筒掩埋。国龙的亲哥国丰(国字辈中排第二) ,解放前在北京上过大学,又跟祖父学过中医。解放后被中央高级党校录用为职员。历次政治运动都平安过关,但到文化大革命时却被定为地主分子,当时正重病住院,硬是从病床上拖出来批斗,终于被折腾而死,时年仅 48 岁。二哥一死,这一家也陷入破裂。二嫂只身一人被下放到延庆农村,五个孩子分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