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城市”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47433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城市”内涵及其实现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独立城市”内涵及其实现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独立城市”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城市”内涵及其实现途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成市”内涵及其实现路径1 月 14 日,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在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座谈时指出,破解成都作为超大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困局,必须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特别是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市,要形成自成体系的城市构架,合理分工各自区域内的交通、人口、功能和产业,在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压力的同时,也使城市群实现合理经济规模,能够自然循环。独立成市首先是一种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欧美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演进历程表明,中心城区与新城郊区分工有序、互补共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独立成市理念的提出,得以把全市各圈层的发展置于同一发展规划框架之内,进而统筹谋划城市空间的科学布局

2、、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更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这将大大改变以往区县彼此分割、单打独斗的增长困境,为增强城市科学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引。独立成市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新战略。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中心城区内交通拥堵、空间扩张无序、公用设施资源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以独立成市的理念引领区县的城镇化建设,不仅仅着眼于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开发的边界,解决新常态下中心城区出现的“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要素和产业活动加快向新城和区县流动,进一步激活各地资源禀赋和体制机制活力,逐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形成高效运行、型态适宜的

3、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的独立成市,首先要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科学规划道路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以地铁、有轨电车、城市轻轨和快速公交等轨道交通为主,联结二三圈层与中心城区的点对点交通体系。注重主城与新城、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带建设,形成全域范围内以重点城镇、新城新区为节点的环状线路,合理分配城区之间的交通与物流,缓解中心区交通和通勤拥挤状况,将中心城区的服务职能适当向外转移和分散。其次,根据二三圈层资源、要素和产业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扶持符合本地特点的产业发展,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做到产业和城市建设融合。重新审视现有的“一区一产业”规划布局,以产城一体为目标,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各区县构建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工业和服务业体系,形成职住平衡、配套完善、多点多极支撑的新城镇体系。最后,实现我市二三圈层的独立成市,还要做好城市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各区县的功能划分,大力实施小城市、特色镇和场镇改造,加强城市城区的生态文明和城市品质建设,不断引导中心城区的教育、医疗和民生等优质资源和服务向郊区延伸扩展,加快推进公共品资源和服务全域一体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