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40565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企改革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 年 02 月 25 日 09:58 来源: 大河网 宋九成 发表评论移动用户发送 HNZB 到 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 晚报,每天一角钱。大河网讯 1990 年代末期开始席卷神州大地的国企私有化浪潮,造成了共和国几代人艰苦创业兴建起来的国有企业成批成批地瓦解,工人阶级用智 慧和汗水换来的伟大建设成果令人极其痛心地被毁掉,至今仍以领导阶级身份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行的工人阶级,其中绝大多数人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生活陷入困境。如此愚不可及的国企私有化改制,难道还是丰硕成果吗?这,本身就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个天大的谎言,是被数不清的无耻谎言托

2、举出来的。国企私有化改制自始至终、各个方面都充斥着大量谎言。下面,我只是信手拾掇几个谎言并掰开来看看,还有很多谎言留待有心的朋友们来盘点。一、“国企改革后,国企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国有净资产、利润总和却大幅度增加。”这是我们经常在主流媒体看到有关国企改革丰硕成果的报道的时候,地方有关政府部门津津乐道的内容。因为,这看上去很美,很有说服力,似乎雄辩地证明了国企私有化改制的正确性,似乎国企私有化改制反而增强了国有经济的实力,似乎国企私有化改制真的优化了国有经济结构。其实,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出这是玩的数字游戏魔术,是一个天大的忽悠。很多原国企因为历史原因,如国家有关国企政策的调整,进行了“拨改贷” 改

3、革,由此形成了一大笔建厂以及重大项目技术改造带来的金融债务,加上由于 1990 年代中期市场极度疲软形成的部分贷款,因此背上了相当沉重的债务包袱。严格来讲,这些债务很大部分是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是国企的先进生产技术装备,是国家的财富。可是这些资产不是企业的,而债务却由企业负担。因企业办社会、冗员较多等历史原因,一般国企很难偿还这些债务,有些企业尚能偿还债务利息,有些企业则连债务利息都还不起。于是,债务利息不断“滚雪球 ”,越滚越大,债务雪球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就成了负数,终于形成了账面亏损。甚至久而久之,债务的“雪球” 就超过了净资产(很多企业都是因为没有计算土地使用权等无形

4、资产而资不抵债的)。但是,这些企业看上去亏损,实际上并未真的亏进去现金。不然,多数国企在融资渠道被彻底切断之后,完全没有外部资金补充血液,为什么还能正常运转?假如国家诚心出手拯救国企,完全可以通过“债转股” ,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形成的国企生产力的贷款转为国家的股份,立马就会使大部分国企卸去主要债务包袱,扭亏为盈。而且企业轻装上阵之后,就可以持续发展。但是,在这个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国企的政策导向,已经由初期的“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 ”变为“卖光送光”(民营化),地方政府对于国企的所谓改制,成了“卖光送光 ”的代名词。国企改制过程中,都会打包处理金融债务,一旦处理完了,债务没有了,则企业财务报表

5、上的利息负担就没有了,故企业不再亏损。这其实就是数字游戏。原本,一般国企之亏损,就是亏损的利息数字,并没有亏损国家或企业的真金白银。净资产也是一个道理,“资不抵债”的国企卖掉之后,就消除了净资产负值,自然,总体上国企的净资产就反而因国企数量减少而增加。这里面还有很多名堂,比如在改制私有之前的审计,一般即将改制的企业都会由原来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一夜之间突然巨幅升高,企业土地使用权因为是国家划拨土地也有的不算在企业资产之内等等。二、“国企私有化改制过程中已经妥善安置了职工” 。这个谎言害惨了数千万原国企下岗失业职工,使他们遭遇的天下最大的不公平和极其悲惨的现实处境完全被屏蔽,至今不被社会所关注,享

6、受不到党和政府的各种惠民政策春风,更分享不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我曾经是一个中学教师,但每每面对“安置” 二字,却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字面上,“安置” 一词的意思是清晰的,即安排一个位置、工作或岗位。而国企私有化改制究竟是怎样安置职工的?这真是具有讽刺意义的“安置” 法,国企职工本来有自己的“位置” ,有自己的岗位,他们既没有犯法,又没有违规,也没有偷奸耍滑,却平白无故地强令他们卷铺盖走人,把他们从自己奉献了多年甚至大半辈子的“位置” 上驱逐出门,这种做法明明是与“安置” 逆向的,却也叫做“安置”。也许,是把那一笔可怜的遣散费算作了“安置 ”?可是,这一笔名为买断工龄的 “经济补偿金”,其待遇相

7、当于劳动法关于裁员的规定(且不说不少人表示下岗失业时并没有获得经济补偿),而广大职工在国企以仅够当时生活的低廉工资,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就值这几千元最多也就是一两万元?这一笔“安置费” ,其实就仅仅够他们上交一两年至多两三年的社保金。要说是“安置”了他们,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是把他们安排在十八层地狱这样一个“位置” 了。说到“安置 ”,我知道三峡工程建设是把移民安置放在首位的,而且这些农民真的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他们的生活因移民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喜笑颜开。国企私有化改制对待职工,不也是进行“移民” 吗?也理应把职工安置放在首位。可是,根本就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地安置职工。他们的命运为

8、什么远不如三峡移民这些一直以来生活在穷山恶水之间的农民?为什么会如此草率地“安置” 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数千万工人?三、“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经营机制僵化、管理松散、效益低下,卖给私人后立马效益大增、起死回生。”这个谎言颇能迷惑一些人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因为,表面上看,很多企业改制之后,都会扭亏为盈。于是不少人据此确信国企机制僵化,果然一改就灵,一私就灵。这也为那些自以为是、心怀鬼胎的主流经济学家大肆鼓吹私有化的功劳提供了“论据” 。只是,这同样是假象。众所周知,国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都是科学的、严格的,曾经创造了如鞍钢宪法这样的誉满全球的企业管理科学。但自从改革方向

9、发生逆转,即从“搞活”变为“搞死”之后,“政企分开”从原来的职责分开变为完全分开,管理层在几乎没有监管和约束的环境下,企业才出现了管理松散、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如今人们所诟病的国企弊端,实际上更多的正是国企改革本身一步步诱导出来的。果真“一私就灵” 吗?这只能骗那些完全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的天真的人们。私有企业老板一个人能够事必躬亲吗?企业内部员工不是一样可以损企业谋私利吗?而且,事实证明,私企员工为自己捞私利的欲望更强烈。更重要的,私人参与国企改制,购买的是原国企最优质的核心资产,即技术装备最精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那部分资产。不用说那些后勤系统的资产,即便是生产车间的非主导产品、非畅销产品的生产

10、车间,他都不愿意购买,改制企业只有把这些非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派人留守。同时,经过债务剥离、全面裁员之后,购买国企产权的私企已经完全没有债务负担和冗员负担,招聘的少量员工其工资待遇一般比原国企职工要低,且员工劳动时间要长、劳动强度要大。如此看来,难道国企是因为产权问题,只有“一私就灵” 吗?荒谬绝伦!四、“国企职工大锅饭吃惯了,养成了坏习惯,是一帮懒汉,必须彻底转换国企职工身份,让他们成为打工者,才能促使他们卖力。”这是谎言,更是对中国工人阶级的亵渎。众所周知,工人阶级作为宪法规定的我国领导阶级,具有勤劳、勇敢、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等优良品质、美德和传统,这是为长期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中的大量生动事实所

11、证明了的。1980 年代末期以前,国企一直坚持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职工在国企具有主人翁的政治地位。企业领导班子提出“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 请职工坐前排 ”、“围绕工人转,企业得发展 ”等企业经营理念,职工自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感,尽管工资收入很低,但是他们不计报酬,工作劲头十足,还十分热忱地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表面上看好像是“铁饭碗、大锅饭” ,被批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干多干少一个样”,但正是在 “铁饭碗”时期,职工积极性发挥到了极致。我知道,现在不少年轻人对于国企职工颇有微词。但是这同样是国企改革以后出现的问题。如今即使硕果仅存的国企,职工的政治地位与以前也不可同日而

12、语了,原来的主人翁成了打工者,原来的国企管理层和普通工人打成一片,经济收入几乎没有差距,有差距也很小。现在,一些国企高管极其贪婪,工资收入远比国家主席还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有十万八千里。可以想见,在这些企业内部的干群关系会是什么样呢?还会有原来工人阶级那种发自内心的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吗?所以,正是通过转换职工身份,把职工由主人翁转变为打工者这种错误做法,消泯了工人阶级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一切指责国企工人是大锅饭养成的懒汉的污言秽语,都是一种无耻、无知、不怀好意的辱骂。五、“国企私有化改制是职工同意、赞成、拥护、支持的。”这个谎言表面上看像真的一样。因为大凡国企进行私

13、有化改制,都有一道程序,即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改制方案。而且绝大多数企业也确实都通过了,尽管有的费了一些周折。但是若据此断定职工同意并支持私有化改制,却是完全虚假的。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对于国企私有化改制是积极的,因为改制对他们在利益上有吸引力。召开职代会前夕,企业管理层一般都要做非常细致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反复进行洗脑,制造私有化改制有利于职工利益的种种论据,软硬兼施,如改制民营是大势所趋,这是最后、最好的机会,这次市政府给予很多优惠,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等等。职工“审时度势” ,作为弱势一方,也因为相信政府相信党的工人阶级政治思想传统,在胳膊拧不过大腿的观念支配下,无奈地选择自己迫

14、不得已的选择。事实上,政府部门和企业只不过是走一走职代会这个形式。职代会通过了改制方案的企业,不也是有很多职工通过上访甚至其他极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声音吗?即便企业职代会没有通过改制方案,同样是螳臂挡不住“时代的列车” 。我熟悉一家企业,短时间内先后召开了十余次职代会和职工代表大会,都没有通过改制方案,照旧完成了改制。从我接触的实际来看,企业职工面临着私有化浪潮的冲击,他们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任人宰割的沉默的羔羊,他们是非常痛苦的,是非常茫然的,是非常无奈的,是非常失落的。如果说他们同意、拥护、支持私有化改制,不但是谎言,而且有一点强奸民意的味道。六、“国企私有化改制卖给私人后,机制

15、一转天地宽,企业迅猛发展,职工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职工的就业岗位就会越来越多,职工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这是很多企业进行私有化改制前夕,为了动员职工支持改制,给职工画的一个大饼子。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善良” 的谎言。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国企卖给私人后,收购国企产权者确实是一夜暴富了,他们因为收购的是最优良的核心资产,债务包袱也卸去了,企业当然是盈利的。但是,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对待职工不会有什么人性化。结果,只能有约占原企业二三成的职工“有幸” 能在改制后的企业上班,但一般来讲,物资待遇和精神待遇与以前的国企完全不一样了:工资待遇降低了,劳动时间长了,劳动强度大了,特别是完全不像原来那样受到

16、尊重,没有人格尊严了。看来,改制时展望前景画的一个香喷喷的大饼子,只是在纸上,可看不可吃,现实中得到的只是一个鸡肋。我曾问过一些在国企改制的私有企业上班的职工,是国企好呢还是私企好,他们的回答异口同声:还是共产党的工厂好。 伪装应当剥去,谎言必须戳穿。国企私有化改制自始至终充斥着各种谎言,整个一个特大的忽悠。至今,那些主流经济学家还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不断地宣扬他们倡导的国企私有化改制、摧毁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功绩” ,恐怕即便是一个文盲都要为他们脸红。人们说,医疗、教育、住房等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三座大山” ,其实最大的危害是私有化改制,因为经过多年来的私有化折腾,绝大部分国企已经被解散,几代人的奋斗成果付诸东流。而国家的医院、学校毕竟还存在吧?改错了还可以调整政策呀。可以说,医改、教改、房改错在“软件操作系统 ”,软件系统可以重装,而国企私有化改制却是连锅端,不但软件系统出了大错,连硬件都报废了。事实上是覆水难收,不可逆转了,因为这些国家的工厂已经没有了,已经被卖光了。同时,数千万下岗失业职工的生活因此倒退了几十年,被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