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38415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老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新鲜事.笔者所教的班级共 56 人,在 2002 年新生入校时只有两个学生有手机,到 2003 年增加 10 人,到 2004 年有手机的同学已经达 23 人.这与发达地区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广州,北京等地学生拥有手机已经超过了 76%,重点中学超过 90%.)相比比例相对较小,但发展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那么, 中学生用手机一般都做什么 调查统计 :与家 联

2、系占 38.55%,发短信占 52.17%,玩游戏 19.13%,上网 8.99%,闲聊4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观注. 中学生:18% 高中生:67%大学生:97%一,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004 年 6 月我校期末考试发现个别学生用手机作弊;2004 年高考在湖北潜江 ,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

3、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

4、,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 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 ,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 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 .据调查约有 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 .有 74%的学生每周发送 10 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 20 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

5、,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 80 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 IQ(智商)会降低 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 ,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 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 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4,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伦敦

6、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 4 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 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 50%.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说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 85 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5,引发安全问题,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

7、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 .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2005 年 4 月 22 日下午,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经法医鉴定,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2004 年 7 月,一位 16 岁的加利福尼亚少女因手机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导致二度烧伤的严重后果.(中国经济时报2004/07/29)6,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关统计表明,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 500元以上.二,学生佩带手机的原因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

8、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 ,攀比成风; 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三,对策手机渐入校园和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对学生佩带手机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呢 我认为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是不行的.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2,学校要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 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

9、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上海市建平中学是国内最早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采取管理措施的学校.北京的人大附中,四中,首师大附中等京城名校纷纷作出口头和书面要求,不提倡中学生进校带手机.2003 年 12 月 1 日,湖南师大附中推行校园文明规约, 提倡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学校.2004 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3,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

10、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本人曾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在班上展开讨论,正反双方都从网上,报刊和现实生活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讨论非常激烈.活动结束时同学的口号是:别让手机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做文明公民!4,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

11、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5,学校要与家长配合.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对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知知甚少,对学生用手机多数时间是发短信和玩游戏,他们也是半信半疑,而对打手机说谎更显几分无奈.因此,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话费,必要时调取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等.6,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措施,明确对用手机考试作弊这种行为的处罚手段,彻底杜绝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让学校和教师有法可依.7,社会舆论也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只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12、,学生佩带手机所带来消极因素就会漫漫改变.8,政府应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黄志坚教授说目前 ,影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二为望子成龙 中的重心失误,三为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四是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 现有法律对不良电子信息危害的行为 ,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这样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立法,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我校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和对策手机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的产物,我校手机,手机与心理干预手机与管理体系手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手机的收缴与保管校园活动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