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文论简史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6.49KB
约139页
文档ID:16536658
马克思主义文论简史_第1页
1/139

引论(一)马克思主义文论一般概念一、 何谓马克思主义文论定义:实践唯物主义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外延:马恩、列宁; 东方;西马1、马克思主义 文论和西方哲学、文学语境的关系费尔巴哈、黑格 尔现实主义文学和西方叙事文学(典型、阶级性、反映论和“诗言志” )2、关于实践唯物主 义(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和人性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现实关系的总和”黑格尔:历史唯心主义、心灵的辩证法(理念异化、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对象化\异化(物质实践\劳动)3、实践唯物艺术观 表现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艺术)“人们必须首先满足吃喝住穿等基本的物质需要,然后才能从事精神的艺术的等活动”艺术的劳动起源说(鲁迅)游戏说(康德、席勒、斯宾塞)二、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属性、、、 社会历史批评艾布拉姆斯:文学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镜与灯》作家——作品——世界读者注释:西方文学批评观:模仿(亚里斯多德)—反映(自然主义)(马克思、左拉)—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唯美主义(波德莱尔)—形式主义(文学性)—文化研究(内外结合)(二)反映论(哲学认识论)例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反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文学的倾向性例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为政治服务注释:建国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文学为工农兵服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阶级斗争(《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政治服务(文革十年之政治风向标)(反右派如胡风)—社会主义服务(新时期)(四)整体论研究视角1、文学和社会(非孤立主义) 文学和经济(不平衡)2、宏观研究方法 论例如柏拉图优点:批评视野开阔局限:文学的外部研究三、关于马克主义文论体系的问题(一)马列文论系统说(前苏联、中国)例如:文学本质论(反映、 审美反映、意 识形态)文学发展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文学构成论(内容和形式)(二)非系统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四、如何辩证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论(一)成就及影响1、西方模仿论继 承发展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康德、黑格尔—左拉(实证主义)—丹纳2、典型观完善“诗比历史更真实”—合式(古典主义)—个性显共性—“这一个”(黑格尔)—典型(马列)—“熟悉的陌生人”3、文学社会学 发展外部研究4、前苏联和中国文 论话语(概念、命题、思维方式、逻辑构架)反映、阶级性、人民性、审美意识形态5、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论拓展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新马 克思主义例如文论的批判性文化研究、、、 有限性1  社会历史时代产物:西方现实主义文学(19 世纪中)2  现代主义文学之反动例如卢卡奇3  社会历史外部研究视角文学研究视角多元化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心理学批评、 语言学批评4  认识论、重内容 轻形式反映论、语言即工具5  文学研究他律性西方:形式主义批评(科学主义美学)中国: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五、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关系(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社会、经济和文学关系宏大叙事研究例如典型环境、文学和 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二)文化研究:地方叙事例如后现代、形式主 义、 权力政治学(福柯) (二)马恩文艺思想发展阶段萌芽—完整(半世纪);每一时期思想和整个学说相关,和特定 时代之社会思潮、文艺思潮相关;一贯性和阶段性统一一、萌芽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中—40 年代初)(一)过程特点:1、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由唯心-唯物;革命民主主义-共产主义注释:共产主义起源:斯巴达、柏拉图 2、文艺思想浪漫主义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浪漫主义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如理想主义(伯恩大学期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语作文)我们“如果我 们选择了最能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 ”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将永恒的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如喜爱浪漫主义诗歌《爱之书》(上下)、小说如韦斯特华伦伯爵(未来岳父)交流中产阶级议员、正直坦率、极有教养、英德拉丁希腊文、喜爱马克思、谈论思想及浪漫主义诗歌。

亨利希.马克思“ 你是幸福的,像你这样年轻的人能得到这样的幸福是少有的在你刚踏上人生的一个重要历程的时候就到找到了朋友你能不能信守不渝,永远做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将是对你的才智和心肠,尤其是对你的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我敬 爱的父亲般的朋友我已经完全没有耐心等待另一个机会来向您略表我的一点敬爱之意了您 对于我永远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证明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现实主义(柏林大学期间)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放弃浪漫主义诗歌接受后者;参加博士俱乐部;主持莱茵报;巴黎出版德法年鉴;决裂青年黑格尔派恩格斯:(25 语言, 12)音乐、 诗歌美学精通独到,艺术超越 马克思;1838 年,不莱梅参加“青年德意志”文学运动(文学是时代精神传声筒);1839 年转向青年黑格尔派二、形成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初-1848)1、马恩此阶段主要著作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马恩:《神圣家族》(1844)《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2、主要观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美的本质、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创造《神圣家族》:评论“巴黎秘密 ”作品,批判青年黑格尔思辨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及人物塑造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观;人的活动和环境之辩证法;人物性格对环境依赖关系《共产党宣言》(1848 马恩为第一个无产阶级组织-正义者同盟起草):马克思主义正是诞生;文艺观形成三、确立阶段(19 世纪 50 年代-80)1、文学语境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材料;革命斗争需要2、主要著作马克思:《导言》(1857)《序言》(1859)观点:社会存在和意识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和规律;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不平衡关系恩格斯:“给敏考茨基的信”:艺术典型观、艺术倾 向性和真实性关系“致哈克奈斯的信”:文学真实性、现实 主义历史使命3、主要思想:现实主义文艺观;文艺批评原则;典型中的个性和共性;人物和环境关系第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地—《1844 年巴黎手稿》“马哲、经济学、科学共产主 义诞生地”(一个世纪后 1932 年苏联出版) 注释:马克思在巴黎写作《手稿》相关背景:第一、巴黎生活卡尔与燕妮于 1843、6、19 结婚,1843 年 10 月到巴黎,夫妻二人开始过政治流亡之备尝艰辛和充满自我牺牲的生活。

(燕妮既是卡尔深爱的妻子,又是对儿女关怀备至的慈母,既是可靠的秘书和书信代笔者,又是富有智慧的顾问与战友自工人运动兴起以来,有无数参加革命斗争的妇女忠实的同自己的丈夫并肩战斗,她们无私无畏乐观自信,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马克思夫人就是所有这些妇女的光辉榜样 )第二、社会背景自 1789 年至 1794 年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成为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世界法国心脏巴黎资本主义矛盾充分暴露,如无产阶级遭受敲骨吸髓剥削,15 小时以上工作,工资微薄,居住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