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36513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大学民法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3、2 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也称为司法自治原则,是指民事行为主体在法定的范围内享有充分行为自由,包括按照自己的一直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关系。意思自治原则主要包括一下内容: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行为自由:当事人意思优先于任意性法律规范;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不受国家公权力干预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民法的私法性质决定了私法领域拒绝外力的强行介入,意思自治成为私法重要的精神体现。因此,意思自治原则不仅应当在民法中得到确认,而且应当成为民法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和实现,还需要和平等,诚信,

2、公序良俗,禁止权力滥用等原则相调和。平等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逻辑前提,公平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诚实信用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限制。但意思自治原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民法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也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得以限制民事主体自由的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就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各国民法相继确定了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把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确认为法律要求,以此作为对民事主体行为自由限制的依据和方法。4、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平

3、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民法的调整而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客体的种类: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物:民法学意义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并且能够被人们所实际控制盒或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行为:作为民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能够满足权利主体某种利益的作为或不作为。智力成果:作为民事主体关系的客体的智力成果包括专利、商标、作品、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商业秘密等。5、民法上物的特征须为物质实体或自然力;须存在于人身之外(活人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都不得为物) ;须能满足人们的社会生

4、活需要;须能够被人们所实际控制或支配。6、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的概念支配权:支配权是指权利主体可以直接支配权利标的以实现民事利益的权利。请求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主体请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面意思表示即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权利。抗辩权:抗辩权是指权利主体相对相对人的请求权或其他权利,阻止其效力发生的权利。7、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所为民事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法律关系,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事实和人的行为。自然事实:是指人的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自然事

5、实又分为事件和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情况的发生,事件的发生或出现与民事主体的意志无关,但只要发生或出现便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甚至终止。状态: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人的行为:法律上所称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民法上的行为可作如下分类: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其他行为(防卫过当、避险过当)8、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埃及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9、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实施一切民事行为的资格。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

6、够在法律限定范围内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 12 条和 13 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两种:(1)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不具有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根据民法通则12 条和 13 条的规定(1)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0、监护的概念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11、宣告失踪的条件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有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自然人为失踪人民事法律制度。根据我国民

7、法通则第 20 条的规定,宣告失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 2 年。 (2)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3)经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12、宣告死亡的条件、法律后果、宣告死亡的撤销。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判决宣告自然人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死亡的条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 23 条的规定,宣告死亡应具备以下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一般情况下,失踪人下落不明满四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2 年;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 4 年。(2)有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有资格提出申请的利

8、害关系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与被申请死亡的人有其他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3)经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自然人被宣告死亡的,应发生与自然人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即被宣告死亡的人丧失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能力终止;其原先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归于变更或者消灭;其婚姻关系自然解除,其个人合法财产作为遗产按照继承程序处理。宣告死亡的撤销:当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重回到原住所地,安民法通则第 24 条的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有民事行为能力在被宣

9、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仍然有效。人民法院撤销死亡宣告后,如果被宣告死亡的人的配偶尚未再婚,其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夫妻关系不能自行恢复,若双方愿意重新结合,必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以外的其他人身关系自行恢复。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宣告被死亡人死亡宣告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予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以不予返还,但应给予补偿。依照继承法取得期财产的自然人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如果原物已经

10、不在则应给与适当补偿。利害关系人隐瞒事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以外,还应对他人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13、合伙的概念合伙是指两个人以上的人(自然人或者法人)根据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非法人组织。14、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概念:所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发生在私法上效果为目的的一个或数个意思表示为要素的一种法律事实。特征:一、法律行为属于实现私法自治的法律上的手段之法律要件。二、法律行为已意思表示为要素;三、法律行为系发生私法上效果之事实。15、意思表示解释的规则文义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目的解释顾泽、习惯解释规则、诚信解释规则16、民

11、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值一般法律行为所共同的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有四项:当事人须有相应的行为能力;须意思表示真实;标的须合法;标的须可能和确定。特别生效要件:特定法律行为所特有的生效要件。如死因行为,以行为人死亡为特别生效要件。17、根据我国民法规定,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行为有哪些?无效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是相对于有效民事行为而言的,它是指民事行为虽然已经成立,但因欠缺法定生效要件,是的当事人作出的民事行为不能被法律赋予法律效力的一种状态。无效行为的类型:(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所实施的民事行为(2)一房一起炸胁迫的手段所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

12、事行为(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的民事行为(4)以合法行为掩饰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5)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因意思表示存在瑕疵,撤销权人有权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民事行为归于无效。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类型:(1)因重大误解成立的民事行为(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民事行为(4)因趁人之危而成立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其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某些要件,因而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的民事法律行为。18、代理的概念狭义的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并使

13、该法律行为的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19、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都是无效代理)自己代理:自己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为中只有代理人一人的意思表示,代理人兼具代理人和第三人的双重角色,成为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因此,除非事先取得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事后得到其追认,自己代理是无效的。双方代理:双方代理是指代理人同时代理上方但是人事实同一民事法律行为,及代理人既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又是第三人的代理人,在这种情况下,所实施的法律行为只有代理人一人的意思表示,使代理失去了正常交易中讨价还价的过程,也就失去了利益制约机制,必定使其中一个被代理人的利益受

14、到损害,同时存在着代理人单独操作从中渔利之嫌,因此除非事先取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或者事后得到其追认,双方代理也是无效的。20、间接代理的概念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该行为的后果先由自己承担,然后再依内部关系转移给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21、 “紧急情况”根据我国司法解释:是指“由于急病通讯联络中断等原因,委托代理人自己不能办理代理事项,又不能与被代理人及时取得联系,如不及时转托他人代理会给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或者扩大损失的”22、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1)因被代理人的追认而有效(2)因被代理人不追认而对被代理人无效。 (3)因第三人的撤销而无效表见代理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果概念: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因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善意以第三人相信行为人具有相应的代理权而与行为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承担行为人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代理。构成要件:表面要件:无权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并能出示证明自己作为代理人及有代理权的相关文件;行为人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