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5326859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安徽省巢湖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杜荀鹤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患身是幻逢禅主,水洗皮肤语洗心。注释 禅主:指诗的题目中的禅宗长老。8试分析诗中两个“洗”字用法的妙处。(4分) 9这首诗的“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第一个“洗”字,意思是沐浴、洗涤;照应题目,引出下面的“洗”。(2分)第二个“洗”字,意思是洗礼、净

2、化,形象地表现了净化心灵、洗礼灵魂,使诗的意境更加深厚。(2分)9(1)“不愁”句实际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感伤时世的感情。(2分)(2)“喜路入深”,一方面反映了山路的遥远和环境的清幽。(1分)另一方面也衬托了对乱世兵祸的害怕。(1分)(安徽省合肥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2)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

3、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 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_12(8分)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 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 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 “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 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记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 920题

4、。寄黄几度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l9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5、。(4分)答: 20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答: 19对比(对照、映衬)手法,(1分)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1分)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1分)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1分)(答对偶手法、言之成理亦可)20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1分)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1分)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许、期待,(1分)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同情,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1分)(答出“思念”“关切”“赞许” “同情”“哀怨”“牢骚”这些词语中

6、的四个即可得2分,能结合诗句稍加解说的再给2分,共4分)赏析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所以其诗用典特多,不容易读懂,这首诗至少有四处用典。第一句是说他自己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一南一北不能见面。左传里记载齐桓公攻到楚国,楚国君主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没有利害冲突,你为什么攻打我们?”“北海”、“南海”的说法即源于此。第二句是说想给你寄一封信也办不到。这里化用了汉书里苏武从北海用鸿雁向家乡传书的典故。传说大雁秋季南飞到湖南衡阳就不再走了,而四会县更在衡阳之南,所以大雁也谢绝传书。三、四两句是说,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春风中饮酒畅谈多么痛快,可自那之后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

7、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这两句是倍受赞赏的名句。第五句是赞扬黄几度为宫清廉,家徒四壁。史记里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 “家居徒四壁立”,诗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第六句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已十分丰富,可以做大事。左传里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话,意即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诗人用做良医比喻当好官称赞其朋友。最后两名是说,想象你十年来刻苦读书,头发大概都已花白了吧?可是仍不得朝廷重用,隔岸树藤中猿猴的呜叫声仿佛都像在为你悲泣。诗的蕴含很丰富,有思念,有回忆,有赞许,有关切,有同情,有牢骚。说有牢骚是因为黄庭坚自己也是官场失意,和朋友的命运一样,诗中深含感慨。(安徽省丹阳中学2008

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2021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雕胡”,就是“菰g”,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20.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4分)答: 21.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答: 20. “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

9、的寒冷。(意思对,酌情给分,4分)21.用典故并稍作解释(2分)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面前,他表现得目中无人,桀傲不驯,可是在一位农民老妈妈面前,他却如此谦卑,毕恭毕敬,像小孩一样老实腼腆,这就是李白,天真可爱的李白,有可贵品质的李白。(意思对,酌情给分)(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共8分)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

10、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14一二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很妙,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15.请简要概括诗中情感变化过程。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

11、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

12、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浩然诗的特色是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