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530176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25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讨论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一、认证指标体系 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四年制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 2本标准提供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工程教育基本质量要求。 3设 7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和师资为主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1 专业设置 1培养目标 12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21 生源 2学生 22 毕业生 31 课程设置 32 实践环节 3课程体系 3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1 生师比 42

2、师资结构 4师资队伍 43 教师发展 51 经费投入 52 教学设施 53 学术水平 5教学条件 54 业界合作 61 培养质量评价 6教学质量 62 社会评价 71 教学管理制度 7质量保证 72 实施过程保障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指标内容 (一)培养目标 11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包括: 1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的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 2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

3、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如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或是服务全国;二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类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12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为了培养合格的未来化学工程师,满足现代工程师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申请认证专业必须具有明确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满足如下的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1具有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

4、识。 3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4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8具

5、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竞争与合作能力。 (二)学生 学生质量既是专业办学条件之一,也是专业教育的结果。 21 生源 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适当的招生制度,保证足够质量与数量的生源。同时,还有满足学生扩展专业面向要求的措施。 22 毕业生 1学校具有适当的就业指导措施,毕业生去向(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科研院所、企业等)分布合理,就业率高,学生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2往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如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映。 3毕业生通过注册工程师认证的情况。 4典型优秀毕业生,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社

6、会影响的毕业生。 5反映毕业生质量的其他指标,如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各种比赛和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课程体系 教学培养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能够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3.1 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人文社科体系;数理体系;化学及生物基础体系;工程基础体系;专业基础体系;选修体系。各课程体系分述如下。 1人文及社会科学体系(至少 35 学分) 人文及社会科学体系包括人文社科、外语、体育及其选修课。 (1)人文

7、社科 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拓宽学生在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所了解并有正确的认识。 (2)外语 应注意加强听、说、写方面的训练并进行大量阅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应达到国家四级英语标准的水平,并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译、读、写、说的能力。其他外语语种也应达到相应的水平。 (3)体育 应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练,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要求大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专项体育项目

8、学习和训练亦可设立选修课。 2. 数理体系(至少 20 学分) (1)数学 数学课程可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工程数学也可分为两部分:工程数学(I)包括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等基本知识;工程数学(II)包括数理方程、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等。可分出层次,以适应不同方向和层次学生的需要。工程数学应强调应用。 (2)物理 物理课程包括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前者包括力学(含狭义相对论)、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后者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物理基础等。 3. 化学及生物基础体系(至少 22 学分) 化学课程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内容可与生

9、物化学内容合并讲授。若有条件,可开设生物学课程。 (1)无机与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离方法。 (2)有机化学 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有机含氧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以及高分子化学等内容。 (3)物理化学 主要包括:气体的 pVT 性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统计热力学初步;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 (4)生物化学基础 主要包括: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和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变

10、化、能量改变,以及这些化学变化与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上述体系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各校可根据具体条件重组课程体系。 (5)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课除基础性实验外,要求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可要求学生提出某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途径进行实验等。 4. 工程基础体系(至少 15 学分) 工程基础体系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基础(包括工程制图与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及自控基础、化工环保与安全等内容。 (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本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一门主流的计算机语言,掌握获取学习资料和相互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文档处理、数据绘图方法,

11、了解一种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 (2)机械基础(包括工程制图与金工实习) 包括应用力学及工程制图、工程常用机械及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机械加工概要。 (3)电子、电工及自动控制 除必要的传统内容外,增加测量技术、过程控制及系统、仿真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有关仪表、阀门等概念及必须的化工自动控制理论。 (4)化工环保与安全 学习化工安全与环保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认识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加深学生对安全与环保有关的物性知识和物化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和掌握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 除上述课程为学生必修课外,还应开设

12、工程基础选修课。例如计算机技术、工程材料与微电子材料、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等。 5. 专业基础体系(至少 14 学分) 专业基础体系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1)化工热力学 主要内容为流体的 p-V-T 关系、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相平衡、化学反应平衡;分子热力学概要等。 (2)化工原理 包括传递过程原理、各种典型化工单元操作(流体输送、搅拌、过滤、沉降、加热、冷却、蒸发、吸收、精馏、萃取、吸附、结晶、膜分离

13、)的原理、计算及设备。本课程的内容也可以进行组合,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 (3)化学反应工程 应覆盖典型化工反应器的操作原理、基本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如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理想流动模型及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以及混合程度对反应的影响;气固相催化反应器。 (4)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主要内容是讲授综合运用有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知识,以及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对化工设备及过程进行分析、合成及优化的方法。 6. 选修体系(至少 20 学分) 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调整选修课设置与内容,办出特色。 32 实践环节(至少 10 学分) 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

14、体系,主要包括化工设计、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其中,设置课程并计算学分的有化工实验、化工设计、认识及生产实习,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计入总学分。 (1)化工实验 化工实验在化工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技术、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训练。化工实验包括化工基础实验和化工专业实验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流体力学、传热、气体吸收、普通精馏、特殊精馏、吸附、干燥等单元设备实验以及简单的化工流程实验。后者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实验,如基础数据的测定、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液液平衡数据的

15、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如反应速率的测定、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特性的测定、流化床反应器的特性测定;化学工艺实验。 除验证型实验外,还应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技术,如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以及控制操作参数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加开仿真实验。 (2)化工设计 通过化工设计,对学生进行现代过程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经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手段进行化工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

16、能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化工设计由(I)和(II)两部分构成,(I)为化工单元设备设计,这部分应当体现知识综合化和系统化,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II)为化工产品或生产过程设计。学生从单元设备设计扩展到生产过程(例如一个车间),包括更广泛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辅助化工过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完成比较全面的设计报告。 (3)认识及生产实习 除进行常规实习,参加生产实践外,还应当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 应进行计算机仿真实习,训练学生在生产操作条件改变情况下,进行调节、控制与决策的能力,以补充一般实习难以达到的训练内容和目的,加深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方式可多样化,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