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参考资料之十:人水和谐的春天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24KB
约5页
文档ID:16528701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参考资料之十:人水和谐的春天_第1页
1/5

1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参考资料之十:人水和谐的春天——写在《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发布 60 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 》( 2010 年 12 月 29 日 05 版)编者按:古称“ 四渎”之一的淮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河流,又是一条极其复杂难治的河流时代,把全面治理淮河的历史使命交给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善治国者,必欲善治水1950 年 10 月 14 日,在新中国百废待举的情况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 年 5 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为淮河治理翻开了崭新一页,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治淮时代大幕的开启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从最初的人拉肩扛到现在的数字化应用;从最初的石磙夯坝到现在的水泥筑坝,新中国治淮度过了峥嵘六十载60 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蓄泄兼筹” 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沿淮儿女舍小家,顾大家,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淮建设,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治淮丰碑,在新中国治水的伟大实践中写就了壮丽的篇章深冬的淮河,收起了往日咆哮汹涌的身形,安静地蜿蜒在无垠的淮河平原,滋润着流域 1.78 亿人民和豫鄂皖苏鲁五省 160 个县(市、区)的广袤土地。

徜徉在淮河中游新建工程安徽蚌埠闸的护坡上,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带着略显沙哑的声音说:“新中国治淮 60 年,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基本理顺了紊乱的水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治淮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能源开发利用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方面,显示出基础地位和命脉作用水多?水少?缠绕淮河八百年的困局得以破解安澜之河,沿淮儿女“千年梦想” 终于得以实现箫寨村,淮河流域的一个小村子,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字记者辗转来到河南省商城县鄢岗镇这个深居大别山区的村子时,高中毕业回家务农的小伙子曾令辉正在利用冬闲,修理着家里最有科技含量的农具——浅播自动播种机日子很好过,但小曾依然记得爷爷常念叨小时候“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 的艰难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是这个淮河上游小村子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箫寨村名字的来由已无从可考洞箫横吹,反映的是先民在洪水干旱的淫威下痛苦的生活现在,依然是洞箫横吹,但吹奏的是新时代幸福美好” ,陪同记者的“老淮河”河南省信阳市水利局副局长饶萍说2幸福何来?商城县副县长周天民一声不吭他把记者领到鲇鱼山灌区中干渠边,汩汩水头,迤逦而来。

这是答案这个渠 1977 年正式建成,灌溉面积 50 万亩,34 年来这里从未歉收 可在旧淮河,水多是灾难,水少也是灾难,淮河一直在水多水少的矛盾纠葛中打滚自公元 12 世纪起,黄河夺淮 700 年,打乱了淮河水系,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入海尾闾,改变了流域原有水系形态,加重了淮河水患公元 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 450 年间,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 94 次史书记载,每每水灾,汪洋一片,“田庐尽毁,溺亡之生灵飘浮水上” ;水灾之后,干旱接踵,常常赤地千里,寸绿不生黎民“ 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若沸汤” 在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蓄泄兼筹” 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治淮第一次把全流域系统治理纳入规划1951 年 5 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的伟大号召,极大地振奋了沿淮儿女蓄山水” 、“给出路”、“ 引外水”的治水思路,治淮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上个世纪 50 年代,是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的高潮,在当时国民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建设了一大批像河南南湾水库、安徽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保障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1991 年 9 月,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治淮进入第二次大规模建设时期。

针对淮河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实施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治淮 19 项骨干工程入海水道工程竣工,使淮河 800 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入海尾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竣工,使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下的防洪标准提升到了百年一遇当时任临淮岗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的水利部规划司副司长汪安南说,“遇到淮河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临淮岗工程一次性防洪减灾效益为 306 亿元通过长达 60 载的蓄水、挖河和修堤,淮河基本解决了水多和水少的矛盾在保障全流域有足够的“ 蓄泄” 能力方面,治淮义无反顾60 年来,淮河流域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 5700 余座,总库容 300 亿立方米建成各类水闸 6600 多座,提高了防洪除涝控制能力,为有效利用水资源创造了条件先后开挖了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人工河道,兴修加固各类堤防 5 万余公里,重要堤防 1.1 万公里淮委主任钱敏说,经过 60 年的治理,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中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区和重要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沂沭泗中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总体提高到五十年一遇60 年以来,防洪工程投入 736 亿元,效益 6544 亿元,累计减淹面积 48337 万亩。

但淮河依然在水多水少中纠葛党中央、国务院一如既往,高度关注关心治淮事业,胡锦涛同志来了,温家宝同志来了…… 在治淮 19 项骨干工程完成之际,新中国治淮进入新的建设时期2010 年 6 月,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要求用 5 至 10 年时间着力解决好淮河洪涝干旱等突出问题,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3如今,淮河水多水少形成的大规模灾难时代结束了箫寨村,同沿淮地区的许多村子一样,告别了洪水淫苦的历史沿淮儿女安居乐业的“千年梦想” ,终于得以实现水害?水利?淮河儿女告别贫困生活,走进富裕时代富庶之河,是新中国治淮孜孜以求的结果“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河流域流传的民谣,与其说是远古时期先民生活的写照,不如说是先民对淮河寄托的期待如今,淮河儿女告别了贫困生活,走进了富裕时代有了水,才有我大棚里一年四季开花结果的西瓜 现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伍里镇大堰村村民杨玉强种西瓜种得“很得劲” 他利用在广东打工期间获得的西瓜种植知识和人脉,引进台湾“特小凤” 西瓜品种市场价每斤 2.6 元,他承包 200 亩地,共建大棚 400 个,一年结 5 茬瓜,合计 5 茬亩产西瓜 1 万斤。

杨玉强一定要让记者尝尝这清冽冽的甘甜西瓜指着覆盖全村土地 80%以上的末级渠系,杨玉强说:“有了水,才有我们的富裕在淮河流域,像杨玉强一样过上幸福生活的农民数不胜数就农业而言,淮河流域耕地面积约 1.9 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 12%,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6,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的 1/4,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旧淮河水害,既因水多而害,也因水少而害说起“水害” 时代,年轻时就参加淮河治理的河南省固始县副县长简天明感慨万千他说:“每遇饥荒,爷爷那辈经常乞讨为生我小时候,家里依然家徒四壁,没一件像样的家当……”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使固始看到了告别贫困生活的希望国务院决定,在淮河支流史河上游安徽省金寨县境内兴建梅山水库,与梅山水库一脉相通的固始县从 1958 年开始兴建梅山灌区从建成到现在,灌区累积总引、截、蓄、提灌溉水量 83.6 亿立方米,累积灌溉耕地 2380 万亩,增产粮食近 93 亿公斤,同时解决了 40 万人、20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夏灌一方水,秋收一斗粮 如今,固始已成为河南省知名的粮仓今年粮食产量达到 12 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4600 元。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孟顺说,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 1/10信阳粮食产量是河南的 1/10现在,淮河上游信阳市已经成为中原的 “大米仓”同样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在治淮的历史进程中,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安徽省省长说,淮河流域著名的淠史杭灌区为保证全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1197 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大灌区4治淮,不仅惠及农业,也惠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淮河流域,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家实施鼓励东部率先、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旧淮河,“ 水来一大片,水走白花花 ”,洪水之后,土地翻浆,留下大片盐碱地,庄稼难以生长这对江苏里下河地区的老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说:“ 通过整治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四条独流入海河道,提高了里下河地区的防洪除涝防潮标准,终使里下河地区变成淮河下游的鱼米之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60 年来,新中国治淮总投入 2390 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3913 亿元全流域耕地除涝面积达 8740 万亩,增产粮食 2845 亿公斤水资源配置投入 162 亿元,效益 775 亿元,投入产出比 1∶4.8,累计增供水量 2382 亿立方米。

变水害为水利,化斥卤为稻米正是新中国治淮,实现了流域人民期盼的“风雨以时,田禾丰稔”……水脏?水乱?在工业化城镇化突进的今天成了淮河儿女的新忧思清澈之河,成为当代淮河人的新梦想淮河从远古流淌过来,一直都是清澈之河但从 30 年前,淮河水开始变脏了舀一碗浑水,沉淀一下之后,立即可以喝不过,那是过去的淮河水,现在可不行80 多岁的淮委老主任蔡敬荀告诉记者,过去即使暴雨造成干流水浑,水依然是干净的因为河里没有各种化学污染物当年,年轻人在淮干蚌埠闸河段游泳,激浪过高的时候,常有鲤鲫跃出水面这种人鱼和谐的场景现在很难寻了记者先后赶到淮河下游洪泽湖的两个出口,三河闸导淮水到三江营长江出口,二河闸导淮水通过淮河入海水道至扁担巷出海口老河工反映,“在河闸底部,许多龙虾趴在闸门上,活动在淤泥之中,可能有成百上千公斤之多对此,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解曙光分析:“ 鱼虾及其他水生野生动物对水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水环境发生变化,水生动物种群也会发生变化在淮河上游,小企业较多,各种工业排污口原来不经处理便流入淮河在淮河流域广袤的农村地区,各种面源污染也在侵蚀着淮河……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上世纪 70年代后期,进入 80 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污染逐步加重,水脏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将淮河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经过持续不断的治理,淮河儿女欣喜地看到,2000 年以来,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至 2009 年全流域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 253 座,形成处理能力约 965 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流域入河排污总量显著减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5究员夏军告诉记者,据监测,2009 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 COD 入河排放量为 55.08 万吨,比治污初期 1995 年的 150 万吨削减了 63.3%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人水争地矛盾日益凸显,淮河水乱问题突出摆在治淮的面前记者赶到淮河王家坝段时,天色已是黄昏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王家坝村村民王付三指着家里住的庄台说,一旦分洪,庄台就成了我们的保护,庄稼地就全淹了阜南县水务局长许和贵说:“洪水要地,人也要地,矛盾呀!”水乱不仅体现在人水争地上,还体现在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的处理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何解决人水争地问题?淮委总工顾洪告诉记者:“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着力开展行蓄洪区调整;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缓解行蓄(滞)洪区启用与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保障蓄(滞)洪区民生。

如何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关系?淮委费尽了思量淮委副巡视员、办公室主任周志强说,通过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保障了水资源利用的有时有序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6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