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5118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向苏俄进攻,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2)到 1918 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急。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方面:实行_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2)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_,实行高度集中

2、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方面:国家取消了_,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提出“_”的口号。4性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5作用: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6弊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长期的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2)俄共的一些领导人通过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拯救经济危机中的国家并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3)苏俄的农民、工人、士兵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

3、满,尤其是 1921 年发生的_的兵变,反映出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2实施:1921 年,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作了关于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标志着苏俄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_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2)工业方面: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_和_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商业方面:允许_,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方面:废除_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

4、的工资制。4意义(1)经济上: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_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政治上: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_,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俄国向_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在 1919 年的俄国,一位城市居民用 100 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 100 斤粮食。请判断这种现象是真是假?其依据是什么()A假的,余粮收集制,农民没有剩余粮食B真的,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自由贸易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制,农

5、民出售了自己的剩余粮食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它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措施是()A企业国有化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D俄国人民劳动意识强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

6、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知识点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5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 ,描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画,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农业发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C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D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61921 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

7、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71920 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知识点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8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

8、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9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10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 1921 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

9、切商品贸易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

10、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12下面是苏俄(联)二位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话语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材料二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

11、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三列宁曾经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农民群众的结合。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思考:为了领导苏俄人民“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列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了什么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阅读材

12、料三,举一例说明在新经济政策中列宁是如何巩固工农联盟的?举例说明列宁又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的?(4)材料三中的“坚冰”指什么?“道路已经指明”又是指什么?【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3.(1)余粮(2)国有(3)自由贸易(4)不劳动者不得食二、1.(3)喀琅施塔得2实物税3(1)粮食税(2)租让制租借制(3)商品买卖(4)平均主义4(1)工业化(2)工农联盟(3)社会主义对点训练1A从材料中的“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可知该战士说的是余粮收集制。4A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军事进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这一任务的实现提供了直接保证,故 A 项

13、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排除 B、C、5A农民“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力说法不正确。农民在纳税后才能处理,实际上是国家优先处理。9B新经济政策的本质就是借用商品市场的作用来发展生产,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党的要求就是“学会做生意” 。10D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来恢复国民经济,所以 D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综合运用11(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利用商品、货币、

14、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2(1)政策: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调动全国人力物力,粉碎了国内外武装势力,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2)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俄仍断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 年,苏俄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列宁等领导人高度重视。(3)措施: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规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措施:政府解除了大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

15、、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4)“坚冰”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道路指明”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时要注意列宁的话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苏俄政策的变化,准确的定位是解题的关键。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为什么列宁在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的同时,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解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战时”点出了这一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帝国主义大战已使俄国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组织白军,发动武装叛乱,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因而,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为苏维埃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苏维埃领导人不但没有停止这一政策,反而加强了这一政策的施行,把它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其结果是失败的。因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双重性:作为非常的军事措施,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暂时巩固了政权;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