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65114811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PB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专业参考(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专业参考,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1)病变弥漫性地分布于两肺、并累及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2) 受累部位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后者为主 病因不清 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并用红霉素治疗预后好,2,专业参考,DPB 的 流 行 病 学,3,专业参考,全球发病情况:,目前尚无统计资料除日本外,韩国报道次之 另外台湾、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有报道 美国、英国、

2、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也有报道,但一半以上是亚裔移民 目前认为DPB是主要发生在东亚人种的疾病,4,专业参考,日本发病情况:1980年-1982年和1988年2次全国性DPB调查结论: (1)本病遍及日本各地,无地区分布差异 (2)患病性别:男女之比为1.4:1,男性稍高 (3)发病年龄从10-80岁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 ( 4 ) 推算患病率为11.1/10万 (5)发病与吸入刺激性气体及吸烟无密切关系 (6)84.8%患者合并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 20.0%患者有慢性副 鼻窦炎家族史 (7)发病的最初诊断常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扩张、支气管哮喘

3、、肺气肿等占90%,而诊断为DPB的仅占10.0%,5,专业参考,我国大陆报道情况: 1996年: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 刘又宁 TBLB 王厚东 开胸肺活检 2008年底: 大陆文献报道已达168例 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2008年诊断100余例,6,专业参考,国内目前尚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68例分析结果: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01 / 67 , 1.5 : 1 ) 2发病年龄:7-82yr.平均 45.36 起病年龄 35yr : 38% 均为汉族 90%以上有副鼻窦炎 与吸烟无关 家族遗传倾向1.8%(3/168),7,专业参考,冷凝集试验阳性率44.9% ( 66 / 147 )

4、HLA-B54 阳性率:41.7% ( 15 /36 ) 下呼吸道感染菌:以绿脓杆菌占多数(45.9% ,56 / 122 );少数为肺炎克雷白杆菌(6.6% , 8 / 122 )和流感嗜血杆菌(3.3% ,4 / 122 ) 肺功能改变:绝大多数为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 弥散功能绝大多数正常, 极个别降低 初诊误诊率约76.4% 最常误诊的病种: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结节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绝大部分预后好 中国大陆DPB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与日本病例相似,8,专业参考,DPB 病因及发病机理,9,专业参考,病因:至今不清 相关因素,DPB同时患有慢性鼻窦炎者占80%以上 DPB呈慢

5、性气道炎症改变 冷凝集试验多阳性及红霉素疗效好,推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1 感染:,10,专业参考,2 与遗传有关,本病有家族发病倾向 日本人 HLA-B54(人类白细胞抗原BW54)多阳性(63.2%) 韩国人HLA-B55-Cwl-A11 和B62-A11阳性率高, 提示HLA-A11 与疾病有高度相关性 DPB 疾病易感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HLA-B54和HLA-A11之间 冷凝集效价的升高也被认为与免疫异常有关,强酸烟雾、氯气、溶媒性气体、化学药品和各种粉尘等易致本病,3 刺激性有害气体吸入与大气污染:,11,专业参考,临床表现和有关辅助检查,12,专业参考,临床表现,慢性副鼻窦炎

6、:超过80%的患者有/或曾患慢性副鼻窦炎 有些无症状,影像学显示有副鼻窦炎 慢性咳嗽和较多量的脓痰是常见症状 活动后的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 肺部听诊:常可闻及细小湿罗音或哮鸣音,或两者同时存在 低氧血症:由于反复感染,逐渐出现低氧血症 严重者合并高碳酸血症、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 死亡原因:多为慢性呼吸衰竭,13,专业参考,辅 助 检 查,痰菌检查: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 血清冷凝集试验(CHA) 效价往往增高 其他实验室检查主要提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检查:肺功能显示明显的气流受限 FEV1/FVC% 往往降低( 150%预计值) 低氧血症(

7、PaO2 80mmHg),14,专业参考,影像学检查: 1、胸部X 线: 两肺弥漫性分布的颗粒样小结节状阴影,下肺明显 有过度充气 后期出现卷发影和轨道征等支气管扩张表现 2、胸部HRCT: 两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 严重时可出现两下肺为主的囊状支气管扩张 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3、副鼻窦CT:显示副鼻窦积液、粘膜增厚、窦腔缩小或闭合等,15,专业参考,胸片,16,专业参考,胸部CT,17,专业参考,筛窦炎,上颌窦炎,18,专业参考,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19,专业参考,诊断方法,详实的病史 全面的体检 相关的辅助检查 排除其他疾病,20,专业参考,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日本厚生

8、省1998年第二次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 必须项目 1 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 2 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 3 胸部X线见两肺弥漫性散在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或胸部CT 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参考项目 1 胸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 2 FEV1/FVC% 70% 以及低氧血症(PaO2 80mmHg) 3 血清冷凝集试验(CHA)效价增高(1:64以上)确诊:必须项目1,2,3,加上参考项目中的2项以上一般诊断:必须项目1,2,3可疑诊断:必须项目1,2,21,专业参考,病理诊断,大体标本: 肺表面弥漫分布多个细小灰白色结节, 触之有细沙样, 颗粒样不平感 切面可见广泛

9、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结节,有时可见支气管扩张 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 主要特点: 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全壁炎 而其他肺组织区域可以完全正常 1 管壁增厚, 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2 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阻塞 3 肺泡间隔和间质可见泡沫样细胞改变,22,专业参考,鉴别诊断,常易误诊的疾病: 慢支,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粟粒型肺结核 结节病 肺泡细胞癌 肺淋巴管癌病 间质性肺疾病等,23,专业参考,从临床特征上包括病史, 临床表现,肺功能改变等方面容易混淆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DPB 吸烟史 + - 副鼻窦炎 ? + X胸片两下肺为主的肺纹理粗乱 两肺弥漫分布的小结

10、节影 HRCT 两下叶为主的肺纹理粗乱 两肺均匀分布的小叶中心 大量低密度含气囊泡或肺大泡 性结节 冷凝集试验 +/- 大多阳性,24,专业参考,HRCT表现的异同,COPD DPB,25,专业参考,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DPB 咳痰 大量脓痰 脓痰不突出 可有脓痰 气促 不甚突出 阵发性,明显 持续,进行性加重 副鼻窦炎 可有 少有 多有 X线胸片 两下肺为主的网织 早期无明显异常 弥漫分布的小结节 状或卷发样阴影 晚期同COPD 影 HRCT 两下肺野气道呈囊 可能正常或呈过 均匀分布的小叶中 状或柱状扩张 度充气征 心性结节,26,专业参考,HRCT的异同 支扩 DPB,27,专业参考

11、,X线及CT表现上需要鉴别的疾病,慢支,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 间质性肺疾病:UIP、BOOP、ACIF(airway centered interstitial fibrosis) 粟粒型肺结核 结节病 肺淋巴管癌病 肺泡细胞癌 尘肺 肺泡微石症,28,专业参考,UIP,29,专业参考,粟粒型肺结核,30,专业参考,COP,31,专业参考,ACIF,32,专业参考,ACIF,新近发现了两种DPLD的新成员,即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airwaycentered interstitial fibrosis,ACIF) 和急性纤维蛋白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

12、zing pneumonia,AFOP)。 ACIF的共同特点为: 以慢性咳嗽和缓慢进展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多有淋巴细胞增加, 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网状结节影,伴气道壁增厚以及周围纤维化,病理表现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间质纤维化;疗效和预后差,治疗以皮质激素为主,加用支气管扩张剂,但效果不佳。大约33%的患者在随访35 年内死亡1,5。,33,专业参考,结节病,34,专业参考,肺泡细胞癌,35,专业参考,肺淋巴管癌病,36,专业参考,肺转移癌 (肺淋巴管癌病),37,专业参考,肺泡微石症,38,专业参考,尘肺,39,专业参考,病理改变主要为沿细

13、支气管分布的炎性病变:,1、DPB: 定位于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特点为细支气管全壁炎 突出的变化为管壁肥厚明显 其余部位肺组织结构正常(HRCT上两肺分布均匀) 2、RBIL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及周围肺泡内大量巨噬细胞聚集 (HRCT上病变以肺门分布为主) 3、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小气道壁及其周围肺组织炎症,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HRCT上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有时有过敏史) 4、COP:特点沿着小气道分布,小气道和肺泡腔内大量肉芽组织填充 5、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airway centered interstitial fibrosis, ACIF):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

14、心的间质性肺纤维化,40,专业参考,诊断难度:不大,影像学改变: 最具特征性。多数病例X线可见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 高分辨CT示结节为小叶中心型(往往是提醒DPB诊断的主要线索来源) 病理变化特点 :细支气管全壁炎 参考鼻窦炎病史 确立诊断 除外其他易混淆的疾病 其他参考指征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DLCO正常 血清冷凝集效价升高 协助诊断 HLA- BW54阳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小叶中心性弥漫性结节对临床诊断最有帮助,41,专业参考,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的抗炎治疗 其他抗感染药物 氧疗 对症、支持疗法,主要治疗措施,42,

15、专业参考,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以红霉素为例:原则:小剂量(200-600mg/d)、长期用药(至少6个月) 用法: 0.2-0.6g/d, 可分2-3次用, 至少用6月以上; 病情发展的病例可持续用药2年以上;最长有人用至3年以上;平均用药20个月优点:疗效确切,发生菌群交替少缺点:胃肠道副作用,43,专业参考,治疗机制:不甚明了,(1)与其抗炎作用有关和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与抗感染作用不大相关 证据: 在细菌并未清除的情况下,DPB症状改善 红霉素在痰液和血清中的浓度远远低于主要致病菌的MIC 但这种药物浓度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44,专业参考,红霉素的治疗作用主要来自于其抗炎作用: 一方面提高宿主的防御机制: 1)阻断气道上皮的氯离子通道,减少水和粘液分泌,减少DPB患者的痰量 2)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聚集和活性:抑制气道上皮细胞分泌IL-8,IL-6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抑制核因子B和活性蛋白1的分泌,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LT-B4 、过氧化物和弹性硬蛋白酶 3)抑制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单核-巨噬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外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