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5006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2)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 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世袭3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

2、统一文字C皇权至高无上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大臣专权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6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秦朝统治短暂而亡,其主要原因

3、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8下列不属于隋炀帝所作所为的是( )A开凿大运河 B远征高丽 C统一文字 D巡游江都9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唐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10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 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11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

4、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2被漠南、漠北的 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 D乾隆13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14康熙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 )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B鳌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C康熙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

5、生矛盾15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6下列说法不符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是( )A削除割据,统一中国 B迫使尚可喜归降 C平定吴三桂叛乱 D首先击败耿精忠17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平定三藩 抗击沙俄 三征噶尔丹 统一台湾A B C D18下列不属于康熙帝作为的是( )A创科举 B平叛乱 C定边疆 D御外敌19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20确定

6、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 259 年,死于公元前 210 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出生在东周末年。当时东周已经开始衰败,有 7 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历时几百年的“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战,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在当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战国末年(秦始皇诞生)时,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已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公元前2

7、38 年,秦始皇亲政后,选拔了许多得力武将,对其它六个国施展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公元前 221 年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号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法律

8、,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时期,改革后的小篆文字及隶书文字开始兴起,并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以后虽改朝换代,各地语言不同,发音各异,但统一的文字却把整个中华民族始终联系在一起。他所改制的方孔圆钱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这位皇帝在公元前 213 年,为了推行新王朝制度,采纳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工、兵、农书、法书、医书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国史书和其它书籍,使全国各地纷纷燃起了烧书的烈火。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打击异端思想,借故将在咸阳的460 余名读书人活埋,

9、将其余的人全部流放到边远山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不仅将中华民族千余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付之一矩,更严重的恶果是扼杀了学术探讨的自由,中断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而且从此开了中国历代王朝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击了“匈奴”。为了阻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骚扰,秦始皇调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赵、秦原修筑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补,新筑,把北方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墙,这就是代表中国悠久历史见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不惜数次花费巨万钱财

10、,还将 3000 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尸喂鱼鳖;为修自己一座陵墓,发 70 万刑徒,终年累月地去营造;修阿房宫、筑长城、击匈奴、戍边塞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人民在横征暴敛,苛捐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下已无法生活下去。剌杀秦始皇的事多次发生,但都未成功。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 209 年,农民陈胜、吴广带领广大不堪忍受剥削的农民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就崩溃灭亡了。 秦始皇既是中国历史长河转折点上的伟人,又是后人眼中的暴君。引自中国文化网/中国概况/历史/中国皇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的主要活动。(2)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22阅读下列材料:(贞观四年,

11、就如何处理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

12、!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资治通鉴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 观点。(2)唐太宗处理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23阅读下列材料: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他

13、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

14、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康熙二十年(1681 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台湾又发生内哄,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3 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一破,台湾震慑。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