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校车管理交流会发言[精选稿]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5001454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长在校车管理交流会发言[精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市长在校车管理交流会发言[精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长在校车管理交流会发言[精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长在校车管理交流会发言[精选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长在校车管理交流会发言 同志们: 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发生了一起特大校车交通安全事故,造成21人死亡、44人受伤,引起了全社会对当前校车安全的强烈关注,同时也给我校车安全敲响了警钟。为认真分析我校车安全存在的问题、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校车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杜绝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前面,安监、公安、教育、交警等单位总结了我校车运行情况,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校车安全的管理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请大家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狠抓落实。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民办学

2、校、特别是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接送学生的校车数量也从几辆陡然上升到几十辆,在方便接送学生的同时,也存在着车辆超载超速、安全性能较差、资质审核不严、监管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和隐患。“安全工作无小事,校车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校车安全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家要站在以人为本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充分认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相关部门要把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管理、逗硬违法查处、加强道路保障等方面狠抓落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防治结合”,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 目前,党代

3、会和人代会、政协会先后召开,为我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奋斗目标,提出了措施和路径。全上下正按照“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立“两地两区一中心”的目标定位,开放合作,拼抢机遇,艰苦创业,大干快上,这就更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此项工作抓好,抓落实。 二、明确任务,努力构建校车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体系 校车安全监督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努力构建好校车安全工作的管理监督体系。一是开展整治活动。近日内,教育局牵头,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配合,在全范围内

4、开展一次校车安全大检查活动。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教育部门要对校车安全状况、驾驶人员资质、车辆运行路线、车辆统一标识、保养维护情况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未整改和整改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接送学生。公安交警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定时或不定时上路检查,严查黑校车、拼装车、报废车、三轮车等不符合道路安全的交通运输工具,严查校车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要对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隐患进行排查,对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交通和安监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把各项校车管理工作做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宣传活动,使学校

5、(幼儿园)、车辆单位、驾驶人员、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自觉遵守安全行车规定;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对学生乘车安全的宣传,反面事例要进行曝光,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校车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增添措施,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教育部门的“一把手”要负总责,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二是强化绩效评估。要把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学校评先创优、平安创建、周边治理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凡校车安全性能不合格的,一律取消接送学生资格并封存。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校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对因管理不力导致责任事故的,要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各部门要在检查摸底的基础上,于11月底前,将我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提出整改意见并适时出台我校车安全管理办法。 同志们,加强包括校车安全在内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刻不容缓,我们务必以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常抓不懈,努力为“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奠定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