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教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49626 上传时间:2017-07-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教 案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授课班级:建管 0501授课时间:2007-2008 学年度第 1学期至第 1学期第 1周至第 16周 共 16周总学时 64 周学时 4 授课教师:黄昆教研室主任:肖先波教务处制新课(*)授课类型旧课()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教学大纲(本校自编 )理论教学:52 学时 实验实训:12 学时 其它: 0 学时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目的是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例如建筑施工、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地基与基础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一些结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为将来的职业工作培养结构方面的专业技能。 基本要求:2

2、.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结构的类型和各类结构体系的特点;(2)掌握建筑结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3)掌握构件弯、剪压、扭、拉构件受力破坏特征和承载力的计算方法;(4)掌握构件变形与裂缝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5)了解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构造特点;(6)了解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连接;(7)了解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8)了解预应力轴拉和受弯构件的原理和承载力计算方法;(9)了解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10)了解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11)了解钢筋混凝土构造规定的重要性。采用教材版本:建筑结构(周绥平、侯治国主编) 出版时间:2004 年对 教 材 的 整 合总体说明:建筑结构作为本

3、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基础四门课程及建筑制图课程的部份内容整合而成,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基础、建筑结构施工图五方面。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建筑结构计算基本原则、建筑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轴向受力构件、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简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简介、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结构施工图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现浇钢筋砼肋形楼盖设计和多层砌体房屋设计。删减的内容:第 8 章 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 13 章 无筋砌体构件

4、承载力计算第 20 章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第 21 章 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简介补充、更新的内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构造第 4 讲 第 4 章 第 1 节 第 2 周 星期五 第 12 节 标题: 钢筋砼受弯构件的构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梁、板钢筋的作用及配筋构造要求; 3.掌握梁、板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要求及钢筋的弯钩、锚固与连接要求。技能目标:能够进行梁、板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及钢筋的弯钩、锚固与连接。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梁、板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要求及钢筋的弯钩、锚固与连接要求。思考或作业:技能训练项目 :按照某框架的结构施工图,绘制出某一品框架的梁及其节点的钢筋构造详图。(施工图另附)教

5、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附后 1. 多媒体教学2. 实际图纸教学教学内容4.1 构造要求4.1.1 截面形式及尺寸 1.截面形式梁:主要有矩形、形、倒形、形、形、十字形、花篮形等。板:一般为矩形、空心板、槽形板等2.梁、板的截面尺寸梁、板的截面尺寸必须满足承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模数,以利模板定型化。(1)按刚度要求梁、板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规范所列数值。(2)按模数要求梁的截面高度h一般可取250、300800、900、1000等,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h 800mm时以100mm为模数;矩形梁的截面宽度和T 形截面的肋宽b宜采用100、120、150、180、200

6、、220、250mm,大于250mm时以50mm为模数。梁适宜的截面高宽比h/b,矩形截面为23.5,T形截面为2.54。(3)按构造要求现浇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规范所列的数值。现浇板的厚度一般取为10mm的倍数,工程中现浇板的常用厚度为60、70、80、90、100、110、120mm等等。4.1.2 梁、板的配筋(1)梁的配筋梁中通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箍筋、架立钢筋等,构成钢筋骨架。 纵向受力钢筋作用:配置在受拉区的纵向受力钢筋主要用来承受由弯矩在梁内产生的拉力,配置在受压区的纵向受力钢筋则是用来补充混凝土受压能力的不足。直径:直径应当适中,太粗不便于加工,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也差;太细

7、则根数增加,在截面内不好布置,甚至降低受弯承载力。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d=1225mm。当h300mm 时,d8mm ;当h300mm时,d10mm。根数:梁中受拉钢筋的根数不应少于2根,最好不少于34根。纵向受力钢筋应尽量布置成一层。当一层排不下时,可布置成两层,但应尽量避免出现两层以上的受力钢筋,以免过多地影响截面受弯承载力。 架立钢筋位置:设置在受压区外缘两侧,并平行于纵向受力钢筋。 作用:一是固定箍筋位置以形成梁的钢筋骨架;二是承受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防止发生裂缝。受压区配置的纵向受压钢筋可兼作架立钢筋。 弯起钢筋作用:弯起钢筋在跨中是纵向受力钢筋的一部分,在靠近

8、支座的弯起段弯矩较小处则用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即作为受剪钢筋的一部分。弯起角: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为45,梁高h800mm时可采用60。 箍筋作用:承受由剪力和弯矩在梁内引起的主拉应力,并通过绑扎或焊接把其他钢筋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骨架。设置范围:按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梁的截面高度h300mm,应沿梁全长按构造配置箍筋;当h=150300mm时,可仅在梁的端部各1/4 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梁的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仍应沿梁的全长设置箍筋;若h150mm,可不设箍筋。钢筋级别:梁内箍筋宜采用HPB235、HRB335 、HRB400 级钢筋。直径:当梁截面高度

9、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还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为了便于加工,箍筋直径一般不宜大于 12mm。箍筋的常用直径为6、8、10mm。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箍筋形式:端部构造:应采用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于50mm,且不小于5d。纵向构造钢筋及拉筋作用:当梁的截面高度较大时,为了防止在梁的侧面产生垂

10、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同时也为了增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增强梁的抗扭作用。2)板的配筋板通常只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作用:用来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直径:常用直径为6、8、10、12mm。间距:当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300mm。板的受力钢筋间距通常不宜小于70mm。 分布钢筋 作用:一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形成钢筋网;二是将板上荷载有效地传到受力钢筋上去;三是防止温度或混凝土收缩等原因沿跨度方向的裂缝。数量:梁式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11、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mm,常用直径为6、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间距不宜大于200mm。分布钢筋应沿受力钢筋直线段均匀布置,并且受力钢筋所有转折处的内侧也应配置。4.1.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作用:一是保护钢筋不致锈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二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三是在火灾等情况下,避免钢筋过早软化。大小: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并符合规范的规定。实际工程中,一类环境中梁、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为: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时,梁30mm,板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时,梁25mm,板15mm。4.1.

12、4 钢筋的弯钩、锚固与连接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措施:(1)材料措施: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粘结强度较高的变形钢筋等;(2)构造措施:保证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保证受力钢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光面钢筋端部设置弯钩,绑扎钢筋的接头保证足够的搭接长度并且在搭接范围内加密箍筋等。1.钢筋的弯钩弯钩设置条件:绑扎钢筋骨架中的受拉光面钢筋。标准弯钩的构造:2.钢筋的锚固定义: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某根钢筋若要发挥其在某个截面的强度,则必须从该截面向前延伸一个长度,以借助该长度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把钢筋锚固在混凝土中,这一长度称为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决于钢筋强度及混凝土强度,并

13、与钢筋外形有关。1)受拉锚固长度1)计算公式: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普通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计算:2) 锚固长度的修正按式(3.1.1)计算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修正,但经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计算值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对HRB335 、HRB400和RRB400 级钢筋,当直径大于25mm 时乘以系数1.1,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乘以系数0.8。对HRB335 、HRB400 和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钢筋乘以系数1.25。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乘以系数1.1。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纵向受力钢筋

14、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其锚固长度可乘以设计计算面积以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除外)。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为按式(3.1.1)计算的锚固长度的0.7倍。(2)受压锚固长度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式(3.1.1)计算的锚固长度的0.7倍。4.钢筋的连接(1)绑扎搭接接头工作原理: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来传递钢筋的内力。1)受拉钢筋搭接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ll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

15、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式计算,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小于300mm:搭接接头的要求:接头率: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长度范围内的搭接接头均属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即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对于梁类、板类和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却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板类、墙类及柱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

16、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s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 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s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 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还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架立钢筋与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架立钢筋直径10mm时,搭接长度为100mm;架立钢筋直径10mm时,搭接长度为150mm。(2)机械连接接头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在受力较大处设置机械连接接头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可不受限制;在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