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4962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 4 课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学习目标】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深入了解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物质基础。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高思想认识,热爱社会主义。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实质:_。2根源:资本主义的_,即_和_之间的矛盾。3四个阶段:_、_、_、_。4物质基础:_。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_和_;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_,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_,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_。1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角度 阐释基本特征生产

2、过剩。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被资本家纷纷销毁实质 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一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后果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在经济危机中,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社会财富遭到浪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程度的倒退。对于企业来讲,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力量薄弱,经不住沉重的打击,纷纷破产;一些大资本家吞并那些破产或经营发生困难的企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3、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1)含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地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和制约着这个社会其他的一切矛盾。(3)产生: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由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各企业的关系,并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却分散掌握在一

4、个个资本家的手中,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4)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只有弊没有利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又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解决形式。所以,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的、暂时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表现为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浪费,把社会生产力

5、调节到与相对狭小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体相适应的状态,暂时缓解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从而使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重组,使资本主义生产在倒退之后还能得以继续进行。基础达标知识点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危机到来时()生产严重不足工厂减产工人失业商品积压,物价急剧下跌A B C D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3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因为()A它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

6、矛盾 B它能根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C它一方面能减轻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工人的购买力D它既为经济摆脱危机和萧条创造了物质条件,又为经济走向高涨,进入下一次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有周期性的,这就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再地被经济危机所打断,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每一周期包括的阶段有()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A B C D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5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市场上积压的商品逐渐减少,供需矛盾得以缓解。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继续增加,但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这一现象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_阶段()A危机 B

7、萧条 C复苏 D高涨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A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加重B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8二战后,由于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危机的周期缩短危机的破坏程度减弱周期过程中的阶段交替界限不清出现了“滞胀”现象A B C D9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是由()A国家政权强制进行调节的B资本家强制调节的C经济危机强制性地进行调节的D无产阶级联合斗争调节的

8、1019231929 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1受美国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异常困难。对此,出口企业应该()A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B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国际

9、竞争力C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降低出口生产成本D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产品倾销知识点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12马克思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经济现象的分析,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中探寻根源。因此,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A激化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D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综合提升13几年前河北发生奶农倒奶事件,不久之后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倒奶事件。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

10、买奶。因为许多生产奶等乳制品的企业一哄而上,生产的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因此,不少奶农遭受了市场寒流。(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材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14在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了 44%,社会生产大约后退到 19081909 年的水平,还毁坏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美国毁坏了 92 座炼钢炉、英国毁坏了 72 座、德国毁坏了 28 座、法国毁坏了 10 座;1933 年,美国有 1 040 万

11、亩棉花在棉田中被铲倒毁掉,有 540 万头猪被抛进密西西比河;英国的大批鲜橘子、巴西的 2 200 万袋咖啡被倒进了大海。危机还使劳动者大批失业。据 1932 年 9 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 3 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8%的人口无法维持生计,200 万人到处流浪,平均每 3 个可以工作的人中,就有 1 个人失业。请回答: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条复苏高涨 4固定资本的更新二、实质根源物质基础历史过渡性历史趋势课时作业1B对经济危机的表现,要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危机是生产过剩而不是严重不足,答案选 B。2在资

12、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中,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条,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所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4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答案选 D。7B由于危机的破坏,造成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低下的消费水平暂时相适应,使社会再生产的各种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得到暂时的平衡,由此,答案选 C。10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于人民购买力剩余了,而

13、柯立芝放任资本家的生产,并且拒绝帮助穷人而任其贫困,为产品相对剩余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1B1)从表面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

14、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3)地方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对企业和经营者予以引导和服务。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剩问题”为例,考查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答两种“倒奶”现象的本质区别,要和两种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分析;第(2)

15、问,分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问,是措施类,注意联系材料,多角度分析。14经济危机集中地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力驾驭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力证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社会关系来代替它。教材题解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提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1)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2)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