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徐州网 发表日期:2010-03-26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融入长三角三大机遇,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面小康建设顺利推进,民生民计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综合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239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 1.1、0.6 和 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56亿元,增长 4.7%;第二产业增加值 1249.04亿元,增长 14.7%;第三产业增加值 890.56亿元,增长 15.6%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0.5 ∶52.3 ∶37.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751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 4000美元,达到4028美元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 49.1%,比上年提高 1.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彰显活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1488.61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高于 GDP增幅 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 GDP的 62.3%,比上年提高 1.5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 1237.33亿元,增长 14.5%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 5.83万户,增长 19.5%,注册资本达 844.79亿元,增长39.3%;个体户 21.83万户,增长 19.7%,注册资金 60.42亿元,增长 42.9%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 25个指标的初步监测结果,已经达标指标 15个,比上年增加 2个,总体指标达标率为 60%,比上年提高 8个百分点;在未达标指标中,目标实现程度在 90%以上的指标有 7个;其余 3个指标目标实现程度也都达到 80%以上二、农林牧渔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9 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 8.8%,其中:农业总产值 285.36亿元,增长 9.3%;林业总产值 10.01亿元,增长 6.9%;牧业总产值 128.62亿元,增长7.4%;渔业总产值 24.48亿元,增长 6.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9.02亿元,增长 20.5%。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689.28千公顷,增长 3.4%;粮食总产量达 427.67万吨,增长 9.8%,连续 4年实现增产高效农业较快发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 276.47千公顷,高效渔业面积 9.96千公顷,比上年分别增加20.0千公顷、1.78 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 70%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 72.54万吨,增长 23.3%;禽蛋产量 44.42万吨,增长 5.8%;奶类制品产量 20.85万吨,增长 14.0%;水产品产量 16.95万吨,增长 1.8%生猪出栏 389.68万头,羊出栏 334.18万只,家禽出栏 1.57亿只,分别增长 19.8%、20.3%和 18.3%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回升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0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 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55个,其中本年新增 75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 1002.33亿元,增长 17.9%,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328.55亿元和 673.78亿元,分别增长 14.1%和 19.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202.44亿千瓦时,增长 17.7%,其中,工业用电量 156.85亿千瓦时,增长 18.2%。
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实现新突破全市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共完成产值 2412.11亿元,增长 22.8%,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3.41亿元;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接近千亿,达到 940.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 341家,比上年末增加 120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518.74亿元,增长 5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14.4%,比上年提高 3.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577.92亿元,增长 28.2%,实现利润286.88亿元,增长 29.9%,实现利税 590.22亿元,增长 2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75.69,比上年提高 13.9点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391.90亿元,增长 10.5%其中,实现建筑工程产值356.86亿元,增长 9.5%;实现安装工程产值 32.38亿元,增长 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3940.17万平方米,增长 45.8%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 29.9%;规模以上投资 1568.99亿元,增长 35.1%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 1337.56亿元,增长 31.8%;农村投资 231.43亿元,增长 57.7%;房地产开发投资 159.06亿元,增长 21.6%商品房销售面积 526.14万平方米,增长78.8%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完成投资 620.38亿元,增长 33.0%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规模以上投资分别增长 31.9%、80.8%、85.6%和 41.8%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投资 911.40亿元,增长 29.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 58.1%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在建规模以上投资项目 3175个,比上年增加 919个,其中 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 1948个,比上年增加 657个,完成投资 1193.67亿元,增长 38.6%;竣工项目 1277个,比上年增加 627个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8.97亿元,比上年增长 18.9%。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510.57亿元,增长 19.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298.39亿元,增长 18.8%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679.91亿元,增长 1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126.08亿元,增长 20.4%物价水平总体温和回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 0.1%,降幅比 1-11 月份收窄 0.1个百分点,连续 5个月收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 1.0%、1.2%、0.8%、2.3%和 0.4%,交通与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 3.8%、0.9%、1.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自 10月份起逐月回升,至 12月份同比上涨 3.9%六、开放型经济外贸出口降幅收窄全年进出口总额为 23.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33.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 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 15.17亿美元,下降 32.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 5.2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 145个,年末三资企业 1370家,新增 158家;协议注册外资 11.10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 6.98亿美元,增长 19.8%。
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 1.08亿美元,增长 37.1%,完成营业额 1.26亿美元,增长 53.1%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 8家省级开发区共完成进出口总额 16.73亿美元,其中出口 9.2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 72.7%和 61.0%;新批外商投资项目 64个,占全市的 44.1%;实际到账注册外资 5.29亿美元,增长 3.8%,占全市的 75.8%其中,徐州经济开发区进出口总额 11.13亿美元;出口 5.53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 3.45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 19个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含铁路运输)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 2.28亿人次,货物运输量 2.3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 4708万吨全市拥有等级公路 1.44万公里,高速公路 350.19公里观音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 22条,航空线里程达到 2.2万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29.06万辆,增长37.6%,私人汽车拥有量 22.42万辆,增长 43.4%邮政、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57.36亿元,邮电业务收入 45.1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 4亿元年末固定(含小灵通)用户 187.04万户,其中:城市用户 108.96万户,乡村用户78.08万户。
年末移动用户 516.3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 59.13万户,新增 10.33万户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1790.91万人次,增长 16.4%,国内旅游收入 183.97亿元,增长 21.0%全年接待境外游客 13.92万人次,增长 5.3%,其中外国游客 10.70万人次,港澳台同胞 3.2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1.32亿美元,增长 7.3%八、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318.89亿元(不含基金),比上年增长 18.7%,总量占 GDP比重为 13.3%一般预算收入 164.34亿元,增长 30.6%全年一般预算支出 255.89亿元,增长 28.6%,其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关系民生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 19.9%、16.9%和 13.7%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 1132.56亿元,比年初增长 42.2%,全年新增贷款 335.99亿元,是上年的 2.2倍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 2172.62亿元,比年初增长 2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 1139.76亿元,比年初增长 17.0%保险市场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 31家。
全年实现承保额 7260.45亿元,比上年增长 36.3%;全年保费收入 51.37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 12.52亿元,人身险收入 38.85亿元全年赔付额 8.56亿元,增长 23.3%,其中财产险赔付 7.05亿元,人身险赔付 1.5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12.57万人,其中研究生 0.84万人,分别增长 4.7%和 13.9%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 59.3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 51.79万人,分别下降 11.4%和3.6%幼儿园在园人数 27.89万人幼儿园入园率达 92.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 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9.2%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 1.38%受理专利申请 6898项,其中发明专利 229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 2400项,增长 37.8%完成科技成果 264项,通过鉴定 186项,比上年增加 34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 7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78项签订技术合同 803项,技术合同金额 2.68亿元民营科技型企业 1498家,新增 302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340亿元,增长 9.7%。
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2.41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 1.05万人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7人,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 23个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艺术表演团体 8个;公办文化馆(站)126 个;公共图书馆 7个,总藏书量 1691千册;博物馆 16个,文物藏品 5919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