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4866918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依据课标设计教学转载一、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设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的标准。我觉得我们理解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技能;通过什么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什么学习的方法;通过什么活动学生体验、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建议老师们,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哪些是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

2、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1)知识方面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

3、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代表向全班汇报。”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2)技能方面: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

4、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

5、:“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法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2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1)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

6、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2) 反映(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系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3) 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养成求真,求

7、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体验性的目标中,应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大家值得注意的问题。2确定教学目标在充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任务的预期结果的表述,是一个可供测定的指标体系,是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应反复推敲,与同行讨论,克服主观随意性,在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等方面全盘考虑,处理好这几项要求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制定出可行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

8、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做法:学段目标的确定;案例1:关于“地理位置”的学段教学目标的确定;学段教学内容代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七年级上学期7页:利用经纬网定位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能够运用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经纬度位置的基本方法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八年级上学期2页;位置优越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在地图上说出某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运用描述位置特征的基本方法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八年级下学期18页;“北京”政治文化中心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

9、范围,并对区域位置作出简要评价评价某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描述区域的地理范围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判断经纬度位置的方法,还学会了描述和评价位置特征的方法,学生才真正掌握地理位置学习的根本,体会地理位置的价值。单元目标的确定案例2;中国分区地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要求与教材中“学习标准”要求的对比。从案例2中不难看出: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要求与教材中的“学习标准”要求不是吻合的。有些课标中的要求在教材要求中没有体现;不同课节的教学内容只体现了课标要求的一部分,课标的某一条内容标准会在多个不同的课节中出现,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只教教材的话是难以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一

10、定要在整体分析课标,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出来的,也就是课程标准统整下的单元目标。例如“中国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教学目标:能以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自然区域。学会结合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的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会用西双版纳的实例说明支柱产业及其形成的条件,以及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会用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联系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两个地区的具体情况,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

11、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确定每课时教学目标前,须考虑清楚三件事情:第一,教材中没有体现的课标要求应该在哪节课里体现最合适;第二,某一课节中要着重落实课标中的哪些要求,到什么程度;第三,课标中的某一项要求,要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来达成,各节课之间的程度差别怎样。课时目标的确定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往往容易照抄单元目标,而实际上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现的,因此在制定好单元目标之后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的设计是完成单元目标的关键。课时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要更具体,具体到可操作,可评价,可测量。课时目标应依据课程目

12、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下面以“亚洲复杂的气候(第六章七年级下册)这一课为例,如果把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综合相关因素,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气候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亚洲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亚洲不同地区主要的

13、气候差异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分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观资料,并与亚洲进行对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亚洲由于气候差异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减少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案,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本节课的目标侧重于“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认及其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确认,应注意重点和难点常常不是相同的,要分别阐述。“教学的重点”是指本节课在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时,着力阐述的主要部分,同时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教学的重点确定准确

14、,可以帮助老师备课时主题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将重点“把握在心”强化重点内容的交流信息。“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接受和运用难度较大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或者操作较复杂的技能。难点有时与重点内容一致。当难点内容与重点内容不同时,教学中应花大力气攻克它。在教学时可以做一些反复的练习。突破难点不一定靠多花教学时间来解决,而是要通过情境设置、探究活动来积极启迪学生的思维,采用适当的手段,如文图转换,演示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去探索。一旦水到渠成,难点就迎刃而解。地理学科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遥远,对于形象思维还占主体,抽象思

15、维有待发展的初中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兴趣也不高。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些教学难度,光靠教师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开动脑筋,寻找突破教学难度的最佳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一些方法,与同仁交流。1、借助经验,新知不“新”经验是人生的财富,更是学习进程中的加油站,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和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大有好处。例如在学习季风环流时,就要涉及到“空气受热时,作上升运动,我先让学生回想在家是烧水,当水开了,我们一揭锅盖,会看到什么情况。学生不加思索地说,热气腾腾,直向上冒。我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受热一般作什么运动?学生已经理解,作上升运动。在“空气遇冷,作下沉运动”时,我让学生看看教室内的窗式空调,思考:为什么窗式空调要挂得那么高,这说明冷空气作什么运动?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空气遇冷作下沉运动。这就为讲解季风作了铺垫。2、巧妙比喻,妙语生“花”如何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