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64774498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9.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 展 心 理 学,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7岁)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6、7-12、13岁)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11、12-15、16岁)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18-35岁)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35-60岁)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岁以后),3,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第五

2、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4,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目前,日益突出强调应用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发展心理学研究又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一、(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的种系发展 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 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心理的种族发展 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对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心理进行比较研究 个体心理发展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学,心理的发展,

3、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类心理的发展,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新生儿 婴儿 幼儿 童年 少年 青年初期 青年中晚期 中年期 老年期,一、心理发展的内涵,6,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整体性 社会性 活动性 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少年期(青春发育期),7,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

4、征 年龄特征:本质特征 时间维度、大致对应、不是因果关系 年龄阶段的根源: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着主导作用。,8,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心理发展的动因,本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 “关键期”问题,9,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关注发展性,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横向研究设计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

5、点:人为的联接性、组群效应(将受不同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增长引起的发展变化),10,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纵向研究设计 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进行纵向跟踪研究。,11,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纵横交叉研究设计,12,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包括教育)

6、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代表人物:高尔顿(家谱调查)人的能力1/2、1/4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创始人) 名言,13,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图揭示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二因素论:简单而机械的拼凑。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班都拉 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机制:对榜样的认同,有意识地模仿模型人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社会认知: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

7、。,14,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 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低级心理机能:动物和人类共有,受生物成熟因素制约; 高级心理机能:人类所特有,受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 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15,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儿童与教养者、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源泉。 语言符号是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的中介。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8、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个体发育成熟,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之时)。,16,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四个基本概念:图式(认知结构)、同化(加强丰富原有认知结构)、顺应(图式得到质的改变)和平衡(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17,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

9、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 平衡化 不断自我调节过程,18,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19,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感知运动图式 前运算阶段(2-6、7岁):心理符号(表象) 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红花多还是花多)、思维的不可逆性(反演可逆性:球状变肠状;互反可逆性:AB

10、)、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思维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需要具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获得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获得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皮亚杰发展阶段模型,Egocentrism Pre-Operational Period,前运算阶段 - 自我中心,“你找不到我。”,24,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

11、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25,26,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 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是独特的发展时期 既迅速又显著 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 关键期 动物心理:印记现象,出生后第一个对象的形象 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近来,多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和形成方面。 敏感期 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

12、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改善环境对所有儿童发展都有所帮助,在2岁前,改善获益较大。,27,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诞生的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思想和儿童教育的需求 诞生的研究基础: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 普莱尔 1882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一批先驱者、不同学派、演变与增新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的地位明确起来。,28,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

13、元 新生儿的发展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29,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产前期(约280天) 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 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无条件反射: 生存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原始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具有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有助于婴儿发展早期的社会关系,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

14、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物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

15、后6个月以后消失。,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35,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 )周期模式 睡眠不规律可能是出现某种异常问题的征兆。 啼哭:生理需求、社会交往需求 影响成人照顾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36,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16、、可修复性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心理发展的源泉 发展水平的指标 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手的抓握技能发展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 行动交往的主动性 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影响因素: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探究愿望、抚养方式等。,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身体运动关键期,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意义: (1)使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2)扩大认知范围; (3)增加了与人交往的机会。,53,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 一、模仿学习 天生的学习能力 新生儿模仿成人表情(出生两三天至二十天左右)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对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呈现新刺激,反应强度提高(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54,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一、婴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