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

上传人:沧海****3 文档编号:164725531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2021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36/T 13532020 1 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不影响双季稻产量的情况下防控双季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对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 件、术语和定义、稻田排灌系统管理、前茬作物秸秆管理、氮、磷肥料管理、水分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操 作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双季稻田,南方其他省份双季稻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911 测土配方施肥技

2、术规程 TD/T 103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田地表径流 paddy-field surface runoff 降水落到或灌溉水灌到农田土壤后,除了植物截留、蒸发、土壤下渗以及田埂蓄流在田块的那部分 外,其余漫过农田田埂或者田块排水口的水流。 3.2 泡田期 ponding period 水稻移栽或播种前7d10d,为整平土地和软化土壤而维持稻田田面持续淹水的时期。 3.3 田埂排水口 outfall field ridge 田埂上用于控制稻田田面水高度的开口。 3.4 生态沟渠 ecological ditch DB36/T 13

3、532020 2 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并发挥相应生态功能的农田沟渠 生态系统。 4 稻田排灌系统管理 4.1 田面要求 田面接近水平,高差应控制在2cm内。 4.2 田埂要求 田埂高度和宽度应符合TD/T 1033的要求,并不漏水、不漏肥,不易垮塌。 4.3 田埂排水口要求 稻田排水口应操控方便、高度可控;排水口地面与田面齐平,保证蓄水高度高于田面10cm以上。 4.4 稻田排水沟 稻田排水沟应符合TD/T 1033中排水沟的要求外,宜采用生态沟渠,提高稻田径流水在排水沟中水 力停留时间。 5 前茬作物秸秆管理 5.1 秸秆还田 水稻、油菜等前茬作物收获时

4、要将秸秆粉碎,粉碎长度小于10cm,并均匀抛撒于田面。采用机械深 埋或旋耕混埋秸秆。 5.2 绿肥 在早稻栽插前5d15d,紫云英等绿肥在盛花期进行翻压。采用机械干耕,晒垡2d3d后灌水沤田。 6 氮、磷肥料管理 6.1 氮、磷投入限量 6.1.1 限量标准 氮磷肥料的用量参照NY/T 496确定。 早稻氮磷养分投入限量, 氮 (N) 150kg/hm 2180kg/hm2, 磷 (P 2O5) 75kg/hm 290kg/hm2。冬季种植紫云英的早稻田块应根据紫云英鲜草产量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晚稻 氮磷投入限量,氮(N)180kg/hm 2210kg/hm2,磷(P 2O5)75kg/hm

5、 290kg/hm2。 6.1.2 限量标准优化 6.1.2.1 秸秆还田情况下,氮、磷限量标准不下调。 6.1.2.1 施有机肥情况下,氮、磷限量标准下调10%20%。 6.1.2.3 紫云英翻压还田情况下,氮限量标准下调20%30%。 6.1.2.4 施用缓控释肥情况下,氮限量标准下调15%20%。 DB36/T 13532020 3 6.2 氮磷肥运筹 6.2.1 早稻 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以4:3:3为宜,绿肥还田或者施用有机肥后,适当减少基施氮比 例。磷肥:全部做基肥施用。 6.2.2 晚稻 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以5:3:2为宜,施用有机肥后,适当减少基施氮比例。

6、磷肥:全 部做基肥施用。 6.3 施肥方法 6.3.1 撒施 将肥料均匀撒于田面。 6.3.2 机施 采用机械将肥料按照农艺要求均匀施于稻田。 7 水分管理 7.1 泡田期水分管理 7.1.1 直播 整个泡田期,将灌、排水口均加固至田埂高度,不主动排水至直播或插秧前1d3d。直播前2d 3d,先施基肥、后旋耕整地,再灌水泡田,灌水深度至耕层湿润且田面无积水,然后直播。 7.1.2 人工移栽 移栽前1d2d,先施基肥、后旋耕整地,再灌水泡田,保持田面水层2cm3cm,然后移栽。 7.1.3 人工抛秧 抛秧前1d2d,先施基肥、后旋耕整地,再灌水泡田,保持田面水层1cm2cm,然后抛秧。 7.1.

7、4 机插秧 插秧前,先灌水至田面水层6cm8cm,再旋耕,沉实2d3d,自然落干至田面水层为1cm2cm,然 后施基肥、耙田、插秧。 7.2 生长期水分管理 7.2.1 分蘖前 7.2.1.1 直播水稻:水稻播种后,保持田面湿润即可,田面不宜积水。 7.2.1.2 移栽水稻:实行浅水间歇灌溉,每次灌水后,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再灌浅水,一般灌水 1d 2d,通气 2d3d。不主动排水。 7.2.2 分蘖期 DB36/T 13532020 4 要浅水勤灌,一般维持在田面2cm3cm。关注天气情况,如果有中雨及以上级别降雨,应提前2d 3d停止灌水,并将排水口高度调整至最高。 7.2.3 施肥后 每次施肥后前7d是氮磷流失的关键管控期, 这段时间内田面水中氮磷浓度较高, 因此应将排水口排 水高度调至最高(10cm),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不宜排水。 7.2.4 晒田期 当田间分蘖数达到要求时,自然落干晒田。 7.2.5 拔节孕穗至成熟期 实行浅水间歇灌溉,保持干干湿湿的状态,直至收获前10d。每次灌水3cm4cm,待自然落干1d 2d后,再灌新水。但当扬花期遇高温天气时,要深水降温,保持田面水8cm10cm。 7.2.6 收获前 收割前10d开始不再灌溉,自然落干。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