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3.阅读新诗,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2.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准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郭沫若先学医,后从文,阅读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深受影响,创作丰厚。
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笔立山头展望》《诗的宣言》《凤凰涅槃》《血肉的长城》《炉中煤》《春莺曲》《莺之歌》《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集《女神》等;历史剧《屈原》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风开创者之一郭沫若曾任中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技大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二、课文解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整体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二)内容探究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啊啊!力哟!力哟!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三)诗歌形象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四)诗歌主题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五)写作艺术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将太平洋拟人化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三、内容探究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是什么?探究: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属于浪漫主义范畴2.读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你受到怎样的启迪?探究: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诗,培养阅读新诗的能力2.理解本诗的意象、意境、内容3.掌握本诗的主题与写作艺术,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核心素养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学习中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3.阅读新诗,培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1.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2.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学习过程】一、阅读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整体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二)内容探究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啊啊!力哟!力哟!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
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三)诗歌形象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四)诗歌主题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写作艺术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