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4689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一、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于本课的导入,可利用“导入框”来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也可用其他方法。于隋朝的建立等内容,可采用此法。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到隋统一的关系,可用此法。于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等内容,可用分析法解决。于评

2、价大运河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具准备最新海量高中、.隋朝大运河地图等。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

3、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师讲述578 年,周武帝宇文邕病逝,宣帝宇文赟()继位。周宣帝荒淫暴虐,刑政苛酷,不得人心,次年传位静帝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于大象二年(580 年)五月病死。这时周静帝年方八岁,汉族地主郑译、刘昉等人矫诏引扬坚入总朝政,拜大丞相,督内外诸军事。杨坚入总朝政后,首先收揽人心,实行仁政,法令清简,率先垂范,勤俭节约,不久之后,即天下悦之。接着,杨坚消灭了北周的反抗势力,几乎将北周宗室诸将杀光。年幼的周静帝完全孤立。581 年二月,杨坚代周自立,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长安,583 年迁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

4、),即新长安城。教师引导同学们,隋文帝杨坚有志统一全国,但这时隋与北疆的突厥族关系紧张,至585 年,厥归附隋朝,北方获得安定,隋朝的力量便转向江南。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的内容,来说明上述政权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国家的大分裂时期,北朝由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政权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和东魏又分别为北周和北齐所取代。后北周灭北齐,581 年,杨坚又建隋代周。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成。它们之间是前后相继关系。教师补充隋建立后,南朝是陈政权统治时期,由此可知,隋朝的统一全国,主要任务是灭掉陈在南朝的统治。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

5、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板书589 年 灭陈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两个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生甲: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曾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的歌谣,表明陈的统治腐败,不得人心。生乙:隋朝的力量强大。生丙:隋文帝励精图治,雄心勃勃。生丁:隋朝建立前,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民渴望统一。教师补充隋朝的统一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隋朝以前的南北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南北方结束对峙局面,实现统一。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比陈朝明显占优势。同学们,统一的历

6、史大势不可逆转,但由谁来完成统一,则要看实力。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隋朝的疆域比陈朝大;隋朝的人口比陈朝多,隋有人口 2900 万,陈只有 200 万;隋朝的政治清明,而陈却统治腐败。隋为灭陈作了充分的准备,而陈朝却依靠长江天险,大意亡国。正如课本小字内容所言:当隋军分路南下攻陈时,陈后主竟然说:“王气在此,隋军又能怎样?”大臣们也认为长江自古天险,难以飞渡。陈朝君臣照样饮酒作乐,歌舞升平。结果在 589 年正月初一被隋军攻灭。教师提问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生甲: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乙: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7、奠定了基础。生丙: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发展。生丁: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教师补充对于隋朝统一全国,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对于统一国家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比美。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投影显示教师过渡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隋朝的疆域图。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朝疆域辽阔,国家统一。在这种安定的环境中,人民辛勤劳作,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二个大问题:隋朝经济的发展。文帝统治时期和隋炀帝统治初年,国家财政出现了空前富裕的情况。隋政府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官仓,储备粟帛。开皇年间,在卫州(今河南汲县)

8、置黎阳仓,洛州(今河南洛阳东)置河阳仓,陕州(今河南陕县)置常平仓,华州(今陕西华县)置广通仓。大业初年,在洛阳附近建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兴洛仓)、回洛仓等。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杜佑通典称:“隋氏资储遍于天下。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今山西太原)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据唐太宗估计,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故元朝人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清初王夫之也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投影所提供的材料来看,隋朝经济的

9、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三个方面(板书)。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生甲: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生乙:政府的重视、支持。生丙: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丁:教师小结同学们,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人民的辛勤劳作外,一般来说有两条主要的:一是政策,二是科技。具体到隋朝,主要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隋文帝励精图治和发展生产两条。教师过渡同学们,隋朝经济发展、国家繁盛的表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以外,营造东都洛阳和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是两个很重要的表现。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大运河。最新海量

10、高中、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投影打出的材料,找出关于大运河的有效信息。(一)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隋炀帝大失所望。(二)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

1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四)隋朝大运河图注:江都:今江苏扬州教师提问看了上面材料后,同学们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家可以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回答生甲: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不对。如果仅从隋炀帝追求享乐上来考虑问题,有失公允。生乙:从大运河的构成来看,洛阳到江都并不需要通过永济渠段,也不需要通过江南河段。这就说明,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是不对的。生丙: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有巡游江都,追求享乐的意图,但更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生丁:隋炀

12、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把江南的粮食运到北方,因为当时江南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教师讲解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主要仰仗江南运输,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另外,学者郭志坤认为:“将想游玩江都视作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唯一动机,那是失之偏颇的。”“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

13、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隋炀帝大传)这和课本上所表述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基本上是相同的。教师提问大运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凿的?其规模怎样?学生回答大运河从 605 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及余杭,全长二千多公里。教师引导同学们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课本上哪一句话能体现出这一点?学生回答这句话是“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教师引导由此可以看出,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

14、的大运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学生回答是建立在隋朝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富强的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投影再次打出大运河图)隋朝大运河是在 605 年至 610 年开通的,共分四段。(1)通济渠。605 年,隋炀帝征发民工 100 余万,自洛阳引谷、洛二水到达黄河,再引黄河水入于淮河,到达淮河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通济渠是隋代运河的主体部分。(2)邗沟。与开通济渠同年,隋炀帝征发民工 10 余万,疏通邗沟。自山阳起,引淮河水经扬子(今江苏仪征县东南)入长江。这一段又称山阳渎。(3)永济渠。608 年,隋炀帝征发民工 100 余万,开凿了永济渠。自洛口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至涿郡(今北京西南)。(4)

15、江南河。610 年,开凿了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入于钱塘江。同学们,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长 2000 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教师引导同学们,关于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投影显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在下面这些地方去寻找依据:阅读理解教科书第 4 页的历史材料;思考动脑筋2 的问题;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在“大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