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浮游动物学重点word版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5.50KB
约16页
文档ID:164637432
浮游动物学重点word版_第1页
1/16

原生动物门细胞器官(cell organ, organelle)单细胞动物内特化形成的用来完成特殊生命活动的结构不同的细胞器(特化),相当于高等动物器官如:鞭毛、纤毛、伪足:运动胞器 胞口、胞肛:摄食、消化 眼点:感觉胞器运动方式1、没有固定的运动类器官: 伪足(pseudopodium)2、具有固定的运动类器官 鞭毛(flagellum)、纤毛(cilium)肉足纲伪足 体表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用于运动叫伪足n 主要根据伪足类型分两大类n 根足亚纲 Rhizopoda 伪足多种多样,伪足中无轴丝 (叶状:变形虫, 丝状:鳞壳虫; 根状:表壳虫,有孔虫)n 辐足亚纲 Actinopoda 细胞体呈球状,伪足针状,中有放射状排列轴丝(微管)支持伪足,称轴状伪足 (太阳虫目,放射虫目),适漂浮根足亚纲有孔虫目海产,种类多,具石灰质的外壳(骨骼),又可分许多小室,除了一个大的开口外,壳上有许多小孔,故名伪足从壳口和小孔中伸出后又胶粘成网状—称根状伪足是一类古老动物,化石种极多,在地层中演变快,不同地质年代地层有不同的有孔虫。

与放射虫壳覆盖大洋海底35%,作为指示生物对辨断地层找矿找石油有意义不懂有孔虫,就找不到石油”,n 抱球虫属n 塔式螺旋,房室圆形至卵形壳壁多孔性、辐射结构壳口在终室内缘,开向脐部,有些种类自脐部向壳缘延伸辐足亚纲 放射虫 Radiolaria细胞质明显地分为内外质两层,内外层之间有中间囊隔开,中央囊骨质,囊上有一个或多个小孔,使内外质能互相交换伪足具轴丝,辐射状排列于身体的周围外壳硅质,壳面常有雕刻花纹全部海产多为浮游生活种类,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大洋区,有许多种类具有发光能力虫体死亡后沉积海底,形成放射虫软泥(Radiolarian ooze)常见种类有等棘虫属Acanthometra:骨针等长,同形(有时2-4根稍长)中央囊呈球形或多角形肌丝常为16条,也可达32-40条如透明等棘虫 A. Pellucida, 骨针20根,为大洋暖水种水母虫属Medusetta : 中央囊有1个孔眼,壳为单轴,两侧对称,呈卵形或钟罩形具梳齿状口针4根,常大小相同口针外侧常具有较长或较短的侧针口针中空,内有横隔小室 1 / 16纤毛纲纤毛纲的常见种类要求记忆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分布和数量总计约1万1千种。

全部水生,绝大多数海产并以暖海为主仅水螅纲少数生活在淡水,无寄生种类个别共生,如海葵+寄居蟹分类依据水螅或水母两世代发达程度以及水母和水螅型构造上的特点分为三纲:水螅纲 Hydrozoa 钵水母纲 Scyphozoa 珊瑚纲 Anthozoa 体制 symmetry 身体基本排列(对称)形式 辐射对称概念:通过身体主轴可有若干个切面将身体等分为两部分,即身体各部结构围绕着中轴呈放射状排列 为一种低等对称形式,是对固着和漂浮生活方式的适应,环境只有上下之分,四周没有差别刺胞动物生活史有两种基本形态,结构相同,但生活方式不同水螅型 polyp营固着生活,柱状,有触手,运动为翻斤斗或直接位移,基盘分泌气泡浮起水母型 medusa伞状,内、外伞,中央垂管,口,适浮游生活,中胶层厚,随波逐流,浮游生物有性生殖♀♂同体或异体,由间细胞形成性细胞精子排入水,体外受精 海产种类发育中出现自由生活幼虫期称浮浪幼虫planula,具2个胚层,体外有纤毛可游泳世代交替 Alternation generations水螅型和水母型同时存在一个种生活史中,发育中水螅型(无性世代)以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有性世代)→又以有性生殖→水螅型个体。

两种生殖(世代)交替出现,称世代交替水螅纲:主要特征:1.绝大部分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既有水螅型又有水母型,但都为小型个体2.水螅个体结构简单,消化腔简单不分支水母型为具有缘膜的小型水母3.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4.有淡水种和海生种刺胞动物门(Cnidaria)水螅纲(Hydrozoa)僧帽水母属(Physalia钵水母纲Scyphozoa代表动物——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n 圆盘状,伞形-外伞和内伞,触手,n 伞部边缘有缺刻(8),触手囊(感觉器),口,口腕n 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的形式出现,而且水母型的构造比水螅水母复杂没有缘膜,生殖:n 生殖腺由胃囊壁产生(四个),雌雄异体.有世代交替现象,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n 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n 有性生殖在春夏,无性生殖在冬季.生活史:雌雄异体有世代交替(成体)♀♂→受精卵→囊胚→浮浪幼虫→固着→螅状幼体→(无性分裂)钵口幼体→横裂体→碟状体→水母体栉水母纲:n 栉水母过去曾列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无刺胞亚门,或作为栉水母纲现在一般把它另列为一门也有人把它与腔肠动物门并列,都称为辐射动物。

n 两辐对称,没有刺胞,没有世代交替,以栉板为运动器官,只有一个位于身体后端的感觉器栉水母体表具有8行纵行的栉板(combplate),每一栉板是由一列基部相连的纤毛所组成栉板下面有肌纤维使栉板运动,栉板为运动器 栉毛板:一般具有8条纵裂的栉毛带,每条栉毛带上有若干栉毛板,每块栉板由许多长而粗的纤毛细胞愈合而成的主要功能是运动 触手:触手纲的水母在身体两侧有2根细长和能伸缩的触手触手无刺细胞,具有侧枝,在侧枝上有许多粘胞,在反口面有一集中的感觉器官(sense organ),结构较复杂在平衡囊内,由4条平衡纤毛束支持一个钙质的平衡石(statolith),在平衡纤毛束基部有纤毛沟(ciliated furrow)和8行纵行的栉板相连栉水母的感觉器官是司平衡的器官胚胎发育中,可认为已开始出现不发达的中胚层细胞,由它发展成肌纤维 由以上看出,栉水母类在进化上为特殊的一群,与腔肠动物接近,但较腔肠动物略为高等有的学者认为爬行栉水母可能进化为扁形动物,但一般认为栉水母类在进化上是一盲端支流,与高等动物没有直接关系 珊瑚纲:本纲特征 1.只有水螅型,无世代交替现象 2.出现发达的口道和复杂消化循环腔,内胚层突起形成隔膜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

3.生殖腺发达,来源于内胚层 4.全部海产,多分布在热带海洋 5.多数种类有由外胚层分泌形成石灰质、角质骨骼形态各异的作装饰的珊瑚即为本纲动物外骨骼轮虫o 小型的多细胞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200umo 构造复杂,具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头前方具圆形轮盘,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和摄食o 绝大多数广布于湖泊、池塘、河流和水库等各类水体中,为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水质的适应性强,无论在清澈的高山湖泊还是污染的沟浜浊水中,都有它们的一些种类生存轮虫不仅分布广,而且数量多,通常是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几乎所有鱼类的幼体阶段都吞食轮虫,是鱼苗最适口的活饵料海水的褶皱壁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已进行大量的人工培养,广泛用作为海水鱼等人工鱼苗的活饵料生活史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和肛门不摄食,活动迅速,存活2-3天雌体:存活10天左右孤雌(单性)生殖: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夏卵)(2n)有(两)性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n),休眠卵(冬卵)记忆轮虫的生殖方式及生活史几种主要代表性轮虫,特征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俗称水溞或红虫,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

它们大多生活在淡水水体,仅少数为海洋生活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淡水水体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优质铒料可调节控制轮虫、原生动物、藻类等的发生和发展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头部 头部具一个大复眼第一触角小,为单肢型,交配时起执握器作用;第二触角发达为双肢型,位于头部两侧,由原肢生出外肢和内肢.枝角类动物刚毛式表示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数溞属的刚毛式为0-0-1-3/1-1-3,表示外肢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上分另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1、1、3根刚毛刚毛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第二触角为主要有用器官理解刚毛式躯干部 头部具一个大复眼第一触角小,为单肢型,交配时起执握器作用常见枝角类枝角类每脱一次皮(壳)便为一龄,前后两次脱壳之间的时期称为龄期(Duration of instar)枝角类的龄数随种类和温度而异幼龄一般为4-5个成龄在12-18个之间温度愈高,龄期愈短,蜕皮频率愈快枝角类的寿命和温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 浮游甲壳动物节肢动物每一体节几乎都有一对附肢;具有节肢(arthropodium):它与身体相连处有关节,可以活动;附肢的各个肢节也能相对运动,十分灵活; 基本类型有双肢型和单肢型:附肢具有多方面进化,多功能适应的特点,身体的不同部位附肢形态多样化,机能多样性;而且不同的动物,同部位的附肢,形态也不相同,机能多样。

  双肢型:原肢及其顶端的内肢和外肢单肢型:原肢和内肢基节或基节发出的外叶有时十分发达,形成肢鳃(上肢)趋势:双肢→单肢(外肢退化)内肢分节附肢的组成内肢一般由 5节构成,包括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螯足的掌节分为掌部和不动指,指节变为可动指 卤虫 卤虫(Brine Shrimp)也称盐水丰年虫中国民间也称盐虫子或丰年虾.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卤虫科,卤虫属(Artemia) 卤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实验动物材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体略呈长圆筒形,不具头胸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短小,复眼成对,具柄,单眼在额部正前方第一触角细长,不分节第二触角雌雄构造不同,雌性很短,基部稍稍扩大,雄性变为执握器官胸节11节,通常具11对扁平叶足型附肢,具有呼吸和运动功能腹部分为8或9节,最前两节为生殖节尾节的端部有两个小叶状分叉,小叶不分节,顶端列生若干刚毛 n 卤虫具有两种生殖类型: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之间是种间差异,由种的特性决定n 常见到的多是雌性个体,通常以孤雌生殖的方式来繁殖后代;只有在环境不良时才出现雄性个体,行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卵,渡过恶劣的环境;有些种群只行孤雌生殖,终年见不到有雄性个体的出现;然而,在另一些种群,则一遇不良的环境条件,即见大量的雄虫。

卤虫的适应力很强n 不同条件情况下,雌性卤虫能形成两种类型的卵———夏卵与冬卵n 冬卵(休眠卵)具有坚厚外壳的,停止发育进入滞育期,产出后不经过一定刺激不能孵化,等到情况好转又可发育成长 卤虫的发育 无节幼体甲壳动物的早期幼体其身体椭圆形,不分节,具3对用于游泳的附肢随着其进一步发育,体节和其他附肢雏形逐渐出现n 发育:部分种直接发育,有抱卵习惯,海产一些种类,间接发育,可以出现各种形态幼虫期(名称很多)n 规律: 1)第一期均为无节幼体(nauplius)体小,不分节,只有3对附肢也称六肢幼虫Hexapod larva 2)越低等种类幼虫期越少,越高等动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