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金历史的事件总结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57KB
约7页
文档ID:16461736
黄金历史的事件总结_第1页
1/7

  1914 年以前主要西方国家采用各类规模的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以其黄金储备数量相对发行货币,以每一盎司黄金对应某一金额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停止实行金本位制1925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希望借助金本位制走上复苏之路,恢复金本位制度1931 年,美国 1929 年的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萧条,英国结束了金本位制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出口,要求人民将持有黄金全数上交银行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在二战已近尾声的 1944 年,44 国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参会的部分国家在次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协定中各国纷纷确认 1934 年美国规定的 35 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方价格,同时规定各国可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实质是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体系的核心从黄金变为美元,当时的美元有世界黄金准备的 75%支持美国持有黄金二百亿美元以上,债务却不到一百亿美元,可谓盛极一时35 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方价格一直持续到 1967 年。

其时美国因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庞大的财政赤字多次冲击美元信誉,于是各国纷纷抛售手中美元,疯抢黄金随着越战的深入,美国财政状况的恶化终于全面引爆美元危机1968 年 3 月,全球黄金抢购潮导致伦敦黄金市场成交创天量,美国再也无法维持黄金官方价格,最终不得不宣布放弃每盎司 35美元的市场供应从此,金价正式进入自由浮动而 7 年后,由于美元危机加深,西方国家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转而实施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彻底崩溃,黄金踏上了非货币化改革的历程但好景不长美国经济超强的地位到了 1960 年已受侵蚀,当年的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流动资产已从 1950 年的八十亿美元增加到二百亿美元,这也就是说,如果全数兑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存底便会见底敏感的黄金投机客开始挑战 1 盎司 35 美元的官价,而美、英、法、德、意等国家在1961 年起成立黄金总汇,联合平抑黄金价格戏剧性的是,一直对美国很有看法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突然倒戈,在 1965 年呼吁大家恢复金本位制,因为美元失去了十多年前汇集巨大黄金的基础,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已从 1949 年的 75%下降到 50%以下(到了 60 年代结束已是 30%以下) 。

1967 年,法国退出黄金总汇戴高乐站在投机客的一边不无私心法国是美国以外全世界拥有最多黄金的国家,如果按它宣称的将每盎司黄金提到 70 美元的水准,法国将大赚一笔不过,戴高乐想终结美元的特殊地位,是很多国家所乐见的 “美元本位制”使得只有美国人可以用大量印刷的美钞作为国外支出的资金,而别的国家都必须在国际收支有了盈余才能“赚取”黄金或外币  结果是,美国无限制地用美元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美元泛滥成灾,将国内的通货膨胀输出并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而美国黄金大量流失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物质基础大大削弱,最后它和黄金的固定联系被切断,纸币流通规律遂发生作用美元相对黄金必然贬值,1 盎司黄金 35 美元的官价已不堪一击1967 年 11 月 18 日,英镑在战后第二次贬值;1968 年 3 月 17 日, “黄金总汇”解体;1969 年 8 月 8 日,法郎贬值 11.11%1970 年后,美国及全球通胀魔影再度来袭,市场因押注被限制多年的美国公民拥有黄金权利将获解放,从而将极大程度上刺激黄金需求,为此纷纷买入黄金1971 年 8 月 15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前来兑换黄金。

美元挣脱黄金的牢狱,自由浮动于外汇市场在当时这一招的功效还压迫了西德和日本两国实现货币升值,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接下来就是黄金价格像一匹野马那般狂飙突进了1972 年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 1 盎司 46 美元涨到 64 美元1973 年,金价冲破 100 美元1974 年到 1977 年,金价在 130 美元到 180 美元之间波动1978 年,原油飙涨达一桶 30 美元,金价涨到 244 美元1979 年,金价涨到 500 美元这一年 3 月 12 日发行的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上的自由女神像泪流满面,标题是《美国的衰落》 10 月,美国通胀率冲破 12%,黄金成为对抗通胀的有力武器从 1979 年 8 月登上 300 美元至 1980 年 1 月 23 日创出高价 850 美元,仅仅用了 5 个月时间1980 年元月的头两个交易日,金价达到 634 美元,美国财长米勒宣布财政部不再出售黄金,之后不到 30 分钟金价大涨 30 美元达 715 美元.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如脱缰之马,到元月对日涨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每盎司达 875 美元。

1 月 21 日创 850 美元新高美国总统卡特不得不出来打压金市,表示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当天收盘时金价下跌了 50 美元2 月 11 日下降到每盎司 714.5 美元到 2 月 22 日,金价重挫 145 美元3 月 18 日猛跌到 474 美元 8 月 12 日,伦敦市场金价为每盎司 605 美元9 月,伊拉克和伊朗发生了战争,黄金经纪人担心这场战争可能中断石油供应,金价又开始上涨,9 月 23 日每盎司涨到 711 美元在黄金价格暴涨的情况下,随之出现一般市民出售金银和金银饰品的热潮,以应付眼前生活的需要1980 年是世界黄金市场起伏最大的一年里根政府上台后推行高利率政策,使美元汇率坚挺,给黄金投资者很大打击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 12 年 金价从 1968 年的 35 美元涨到 1980年的 850 美元的 12 年间,每年有 30%的获利率1980 年黄金投资额达 1 兆六千亿美元,已超出只有 1 兆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市值而在 1959 年,黄金的投资额仅是美国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可惜在这么壮观的黄金多头市场,真正的赢家是那些供应黄金的卖方,比如金矿主之类。

就像各种市场的大牛市,看多投机客未必赚了很多钱,金价从 35 美元涨到 850 美元,要有多大的想象力啊!恰恰相反,那些在 850 美元还在追涨的人要比在 40 美元买进持有的人要多得多伯恩斯坦就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美国阿拉斯加州退休基金在 1980 年进场,以 691 美元的价格买进一吨黄金,在同年年底以 575 美元的价格又买进一吨,1983 年 3 月,它以414 美元抛出这些黄金现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十二年1981 年,新年开市的第一天,黄金开盘价格为每盎司 600 美元多一点,1 月 6 日为603 美元,14 日跌降为 559.5 美元,1 月 29 日价格猛跌到 500 美元以下,3 月底降到 494美元这年 1 月--6 月,五个主要黄金市场的平均价为每盎司 510.3 美元,这期间曾几次跌到 390 美元10 月,当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逝世后,国际黄金市场又发生波动,10 月15 日每盎司上涨到 444.5 美元,11 月 17 日降到 398.85 美元,到年底每盎司为 397.51美元,这一年总水平维持在 409 美元--557 美元之间当年金价每盎司的盘势峰顶是 599 美元。

1982 年 1 月 14 日,苏黎世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为 371 美元价格还不断下跌,6 月21 日,伦敦市场价格跌到每盎司 296 美元的低谷,总水平在 320 美元--430 美元之间波动这一年金价狂泻的原因是,政治事件对黄金市场的影响冲淡,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黎巴嫩冲突等,都没有像 1980 年那样刺激金价飞涨许多人把这些事情看作是地区性的、局限性的动乱,难以造成重大危机黄金供过于求(主要是投资) ,是金价下跌的基本原因1983 年初,由于美国降低贴现率,美元疲软,产油国对油价一时未达成协议,一些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加上贵金属白银涨价等原因,黄金价格继续了上年第四季度的升温伦敦市场金价 1 月初为每盎司 450 美元,2 月 15 回升至 509.25 美元的全年最高点,9 天后金价又大幅度下跌为 463.88 美元,3 月 1 日再跌到 403 美元3 月--9 月间一直徘徊在400 美元--445 美元之间10 月以后,金价再度疲软,12 月 16 日,纽约金价跌至每盎司372 美元这一年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①银行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美元汇价不断上升,促进投资者将大量黄金抛售转换成美元,存入银行以取得高利息;②西方国家将继续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石油降价,通货膨胀大大缓和,直接影响了投资者贮金保值的兴趣;③西方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工业用黄金需求不振;④白银价格下跌带来的市场投机;⑤投资者对世界局部地区政局动荡,不如以往敏感。

1984 年--1985 年,世界黄金价格只在低水平上动荡, 1985 年较 1984 年平均价下降42.78 美元到 1985 年盘势降到 300 美元左右1986 年以来,由于外汇市场美元汇率下跌,部分资本将从股票和债券转向黄金,促进投资者对黄金需求增加,因为债券已连年上涨,人们担心不久即将达到顶峰,为了不使自己的投资贬值使转向购买黄金,这样就引起黄金价格上涨但从 10 月初,金价又开始下跌,部分原因是苏联大量抛售黄金1987 年,美国股市崩盘后,黄金价格触及 486 美元的峰顶后便一路下滑当年金价起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上升,其原因:一是美元疲软;二是石油价格平稳;三是富方国家工业对黄金需求上升,香港等地进口黄金量剧增及金币产量的增长;四是投机性购买黄金及金矿股票;五是南非政局继续动荡,海湾地区局势一度紧张,造成黄金供应暂时短缺1988 年,黄金市场呈现旺势,价格保持在每盎司 420 美元上下其原因是美元汇价疲软;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等地经济的发展,珠宝饰品业和电子工业的兴盛,大量进口黄金但至 9 月,金价从 1987 年 10 月股票灾难后的每盎司 502.7 美元的高峰,跌至400 美元的低谷,主要原因是南非和苏联等主要产金国产量和投放量增加,矿业界利用贷款增加的黄金以及通过预售供应的黄金猛增。

这些流入市场的黄金,多数是从中央银行和商人那里借入的油价下跌后采取了反通货膨胀政策,抑制了投资需求证券市场平稳,各国纷纷提高货币利率,使黄金作为“安全港”的潜力减低,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其时,黄金生产成本低、利润大,各产金大国生产黄金的成本约每盎司 200 美元,而市场金价则翻一番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价呈上升势头,从而使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相应下跌1988 年道琼斯指数在 2100 点上下,金价在每盎司 450 美元左右,到次年 10 月道? 琼斯指数升到 2680 点,金价就跌到每盎司 365 美元显然此时经纪商们热衷于把钱投向股票,购买黄金兴趣不浓黄金市场疲软还与供应量激增、购买力下降黄金消耗量减少等因素有关10 月中旬以来,金价上升到 427.5 美元这是由于投资者担心东欧各国目前局势会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于是把手中的货币转成黄金,使金价变为挺势!1989 年 2 月 1 日:金价从 1980 年 1 月 20 日的历史高位 850 美元计,到 1988 年年底,美元金价已跌去 52%在这十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升幅共达 90%,以低通胀率见称的日本也在 20%的水平,而黄金的这段走势说明它没有抗拒通胀的能力,黄金应从“保值商品”上除名(有意思的是,若以日元计,这十年的金价跌幅最历害,达 75%。

)在 80 年代,黄金无息成本的弱势凸现因为在 70 年代,债券孽息及银行利息都低于通胀率,也就是“负利率” ,这时黄金无息可以忽略不计,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