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64591898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实践与思考关于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组织部(xx年1月31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长沙市雨花区十分重视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组建人才高地、形成组织优势、发挥带动效应、激发基层活力”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助推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一、长沙市雨花区基本情况雨花区是xx年长沙市区划调整成立的新区,地处长沙市东南部,全区面积114.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辖7个街道、1个乡、1

2、个镇、1个工业园。现有基层党(工)委38个,基层党总支(支部)457个,党员14806人。xx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双双突破2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20.35亿元、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5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5亿元,同比增长2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59元,同比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中部省会城区前列。在致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雨花区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保障,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综合水平高、作风纪律严、服务意识优、双带

3、能力强、协调能力佳”的带头人队伍,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做法与成效1、坚持德才兼备,确保“选得准”。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为党组织建设发展遴选优秀干部,甄别高素质人才。一是精心指导基层班子换届选举。在村(社区)换届选举中,探索和规范了“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办法,xx年,全区78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采取“公推直选”方式换届的党组织34个,占44%,采取“两推一选”的44个,占56%。推行“两委”班子一把手“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将具有“双带”能力、综合素质和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党员选举为党组织书记,实现组织意图和群

4、众意愿的有机统一。二是大力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民主推荐、统一考试、公开选拔,建立了一支6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每村储备了1-3名年轻的高素质人才。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跟班实习、外出考察等方式历练后备干部本领,提升能力素质。三是严格把握党员发展入口关。稳步推行党员发展“双票制”,根据党外票推和党内票决的情况,确定发展对象。通过将竞争机制引入党员发展工作中,使党内监督“关口前移”,有力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注重内引外联,确保“引得进”。拓宽基层党员干部来源渠道,建立动态的人才引进储备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实施“35251人才计划”。从xx年

5、开始,全区计划用三年时间,重点在商贸物流类、环保科技类、金融证券类、城建城管类、公共管理类等五个方面引进高端人才xx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500名,培养30岁以下的科级后备干部100名,致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眼界开阔的战略人才队伍。二是加大人才交流力度。近年来,全区面向社会组织了8次科级干部公开选拔考试,选拔了52名优秀青年干部。从机关选派了四批干部共60多人到村(社区)挂职锻炼,同时,抽调2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到机关、社区、企业跟班学习,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三是引进专职党建人才。面向社会先后考录了41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向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

6、社会组织以及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社区)派驻了8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xx年,我区选派了14名综合素质高的退二线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单位科学发展观指导员,有效防止了学习实践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3、解决后顾之忧,确保“沉得下”。为使党组织带头人沉在基层干事业,区委建立健全系列体制机制,确保他们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困难有所帮。一是落实经费运转机制。区财政每年核拨82万元用于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维护,及时配套农村远教站(点)的运行维护经费,并按100元/年/人的标准落实了农村党员活动经费。二是制定奖励补助机制。从去年开始,区委每年对基层兼职以及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成员,统一发放奖励

7、补助。制定出台了离任村干部养老生活补助暂行办法,以村干部累计任职9年为限划分补助标准,区、街道(乡镇)每年安排140万元用于全区375名离任村干部养老生活补助。三是建立关怀帮扶机制。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社会各界支持、惠及各类困难党员群体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全区3201名改制企业党员,4174名老党员,320名困难党员实施常态化的关怀帮扶。如洞井镇的“老党员亲情基地”、圭塘街道的党员关爱基金、左家塘街道的“雷锋超市”、区机关与联系村(社区)党员结成帮扶“对子”等。4、加强教育管理,确保“用得好”。用日臻完善的体制机制调动党组织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带动

8、党员干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区委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基层干部半脱产本科班,全区村(社区)书记、主任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42%。每年举办一次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两委”成员培训班,聘请专家领导授课,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夯实制度基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区委常委会、全委会定期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健全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干部联点联村等制度。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推广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代表常任制,开展“四好”领导班子、“五星级”党支部、“共产党员示范岗”、“十佳”党支部书记、

9、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区委统揽、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党支部书记述职制度和群众代表评价机制,把测评结果与党支部书记的使用调整直接挂钩,让基层干部有岗有责、有位有为。5、统筹各方资源,确保“流得动”。打破城乡、区域和行业界限,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在城乡及社会各行各业之间合理流动整合,为党组织及党组织带头人服务群众搭建开放性的平台。一是组建“城乡共建对子”。全区5个街道、3个社区、4个辖区单位党组织与兄弟单位的6个乡镇、9个村结成了共建对子,在党员劳务输出、医疗救

10、助、教育扶贫、搭建农产品直销渠道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二是成立“红色服务联盟”。发动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加入联盟,由社区党组织与联盟单位签订服务承诺,成立红色“援助基金会”,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介绍服务,为困难党员发放可享受联盟单位提供的购物折扣服务卡等。三是建立“农民工党员服务站”。以辖区内的项目建设基地、重要商贸企业为重点,对近郊农村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建档,为其交流、学习、活动提供场地和条件,提供实用技能、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培训及法律维权服务,满足农民工党员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目前,全区建有农民工党员服务站12个。6、创新组织设置,确保“管得活”。适时调整基层

11、党组织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服务模式,确保党组织建设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功能匹配、步调吻合,实现党组织带头人效用发挥的最大化。一是创新升级党组织设置形式。统筹考虑党员队伍数量、城市发展速度、拆迁安置规模、项目建设规划等情况,及时将29个社区党支部升级为社区党委(总支),在红星村成立了全市首个行政村党委,在高桥大市场建立了全省首个综合性市场党委。xx年,在第七次社区“两委”换届中,全面推行“选聘结合,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三者职能各异、分工协作、有机统一的运行体制。二是拓展延伸党组织服务领域。找准社会发展的基本链条环节,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商务楼宇、非公企业、小区楼栋

12、延伸,在侯家塘中扬大厦建立全省首个楼宇党委,促进了楼宇党建和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全区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100%;按照物管小区党建联建的方式,建立社区党委(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梯度组织架构,创建了小区党支部30多个;探索实施将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的精细化管理办法,激活了党组织“神经末梢”。三是优化调整党组织管理模式。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商圈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辖区高桥、东塘、红星三大商圈品牌,打破行政壁垒,调动社会资源和党建工作要素,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型党建模式,有效促进了商贸业态发展,商圈非公经济税收贡献率

13、达到68%。探索实施以社区党组织为驻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楼院、楼宇、小区按照400-500户、30-50名党员的标准划分网格区域,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管理框架,着力构建了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三、加强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建设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以新的视野、新的举措、新的要求稳步推进、确保实效。1、引入竞争机制,彰显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一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优配强乡镇(村)、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党总支(支部)书记,把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创业

14、致富,并带领大家共同发展的能人引到班子中来。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组织带头人的选用标准,打破行业、身份、职业、地域等局限,坚持以“内选外聘、上挂下派、横向交流”等多种形式,树立人才资源交流共享的市场意识,促进社会各类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二是畅通成长成才渠道。出台系列引导、扶持带头人加快自身发展的措施,在市场准入、技能培训、税费收缴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促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带头人健康快速成长。优先把专业技术人才、军转干部、高校大学毕业生选派到基层工作,加快村级后备干部成长、成熟、成才,为基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利用各类党校、夜校、村级远程教育站

15、点等多种资源,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党员骨干培训班,举行各类实用技术、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致富带富、引领发展的能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良好局面。2、探索激励机制,挖掘人才成长的源头活水。一是激励基层发掘培养“带头人”。将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每年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对具备“带头人”条件的对象进行“因材培养”,并建立“人才库”。同时,要将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纳入年度各级党组织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激励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发掘、培育基层带头人。二是激励干部自觉成为“带头人”。出台系列优惠措施,激励基层负责干部把精力引导

16、到干事创业上来。同时,对基层负责干部实行目标动态管理,对不同能力和素质的党员在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分类标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班子和负责人。三是激励能人蜕变升级为“带头人”。实行农村、社区、企业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对那些有一技之长、带富致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员,采取各项积极措施,激励他们回乡创业,引导他们成长为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农村营销大户、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进而培养成基层组织带头人。3、建立导向机制,形成以点带面的联动效应。一是让基层带头人精神上有劲头。对一些德高望重、贡献较大的基层带头人,要多形式宣传他们的业绩与贡献,使他们获得应有的社会荣誉,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学先进、找差距、传帮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辐射带动出更多的基层带头人。二是让基层带头人政治上有奔头。对于年纪轻、有文化、有思想,对今后的政治前途报有很大希望的基层带头人,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优秀的基层带头人充实到上一级领导班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