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64591741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慈溪中学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测试高一(实验班)(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Al 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各2分,共26分) D用铝热法还原下列物质,制得金属各1mol,消耗铝最多的是A MnO2 B Fe2O3 C FeO D V2O5 C将1mol NH3和2mol O2混和,在800铂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当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所得的产物是H2O和A NO B NO2 C HNO3 D NO、HNO3 B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壁有黑点和白色粉末,不能说明A 二氧化碳显示氧化性 B 二氧化碳是酸酐C 二氧化

2、碳中含有碳元素 D 助燃与不助燃是相对的 D在反应FeSO4KNO3H2SO4K2SO4Fe2(SO4)3NxOyH2O(未配平)中,参与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A 13 B 2x C 2y1 D (5x2y)x C下列化学反应中,为使平衡体系析出更多的银,可采取的措施是AgFe2Ag(固)Fe3(正反应放热)A 常温下加压 B 增加Fe3的浓度C 增加Fe2的浓度 D 移去一些析出的银 B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 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C 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B下列

3、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 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已知反应3A(g)B(g)C(s)4D(g)(正反应放热),右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B的浓度升高反应温度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加入催化剂A B C D C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混合气体的

4、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B的生成速率和D的反应速率为31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 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21 A有一支50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0.1mol/L的盐酸溶液,溶液的凹面最低点与20mL刻度线相切。若将管内的酸液全部放完,刚好中和锥形瓶内30mL NaOH溶液,此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mol/L)A 0.1 B 0.1 C 0.1 D 不能确定 A第A族的Al、Ga均为两性元素,Al(OH)3与Ga(OH)3相比,后者酸性比前者强。当CO2通入NaAlO2和NaGaO2的溶液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氢氧化物是A Al(OH)3 B Ga(OH)3 C 同时沉淀出来 D

5、无法判断 D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 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142pH C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反应可表示:2RHM2MR22H,若将100mL只含Ca2的水经过此阳离子交换柱后,流出液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用去碱液20.00mL,此100mL水中含Ca2的质量为A 160.0mg B 80.00mg C 40.00mg D 120.

6、0mg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正确答案,各3分,共18分。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A、C25时,在水电离出的c (H)1105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Al3、NH4、SO42、Cl B Mg2、K、SO42、HCO3C K、Na、Cl、SO42 D Ba2、Cl、Na、PO43 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铜和稀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未被还原的硝酸的量是已被还原的硝酸的量的3倍B pH10的NaOH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pHl3的NaOH中H的物

7、质的量浓度的3倍C 0.3mol/L的氨水中OH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的氨水中OH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3倍D 在磷酸钠的水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PO4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3倍 B、D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rn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c (Ac)c (Cl)c (H)c (HAc)B c (Ac)c (Cl)c (HAc)c(H)C c (Ac)c (Cl)c (H)c (HAc)D c (Na)c (H)c (Ac)c (Cl)c (OH) B、C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

8、(OH)2能进行完全。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A BeCl2溶液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BeCl2B Na2BeO2溶液pH7,将其蒸干、灼烧后可得残留物Na2BeO2C Be(OH)2即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D 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BeCl2一定是离子晶体 A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C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

9、l A、C现有下列各坐标图,下列各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A x轴坐标代表加水量,y轴代表c(H),能表示出0.1mol/L醋酸在稀释时的状况的坐标图是;B x轴代表在搅拌情况下向铝盐溶液中加入NaOH物质的量的多少,y轴代表混和物中沉淀量的变化,那么该坐标图应是;C x轴代表在搅拌情况下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物质的量的多少,y轴代表混和物中沉淀量的变化,那么该坐标图应是;D x轴代表向石灰水中通入CO2的质量,y轴代表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这一情况的坐标图是。慈溪中学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实验班)(化学)答卷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0、 16 Na 23 Al 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各2分,共26分)12345678910111213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各3分,共18分)141516171819三、填空简答题(包括3小题,19分) (1)770 890(各1分) (2)降低压强 移去钾蒸气 适当升高温度(各1分) (3)Kc(K)/C(Na)(2分)(7分)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 (正反应吸热)压强(kPa)13.3353.32101.3K的沸点()590710770Na的沸点()700830890

11、KCl的沸点()1437NaCl的沸点()146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 (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上表。(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列举三种)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1)lg0.11(1分) (2)H2SO4的第一级电离抑制了HSO4的电离(2分) (3)大于(1分) (4)在这两种物质中,Cu2都能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而在CuSO4溶液中,SO42能水解一部分产生OH,从而使Cu2水解产生的酸性有一部分被

12、抵消,而ClO4不会发生水解(2分)(6分)已知25时,0.1mol/L H2SO4溶液中c(SO42)0.010mol/L,0.1mol/L NaHSO4溶液中c(SO42)0.029mol/L,已知稀硫酸的一级电离完全,试回答:(1)25时,0.1mol/L H2SO4溶液中pH ;(可用对数表示)(2)为何0.1mol/L的H2SO4溶液中c(SO42)比0.1mol/L的NaHSO4溶液中c(SO42)小? (3)0.1mol/L Na2SO4溶液的pH值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常温下测得0.25mol/L的CuSO4溶液的pH值为5,0.25mol/L Cu(ClO4)2溶液的pH值为4.5,其原因是 。 (1)Si(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